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三年级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人教版第三单元

  • 三年级
  • 2024-03-21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三年级北师大版里程表如下: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里程表》中,里程表是记录交通工具行驶里程的一种仪器,它可以用来记录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路程,并且可以用路边的里程牌来记录里程。那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数学三单元的资料都有哪些

第3单元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三年级第三单元测量思维导图数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手抄报画法步骤如下:

1、准备工具,准备好绘画工具,如铅笔、彩笔、尺子等。同时,为了方便后续的绘画和书写,可以先将手抄报的版面规划好,确定每个部分的大小和位置。在手抄报的顶部中央位置,用大号字体书写“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可以用彩笔装饰一下标题,使其更加醒目。

2、绘制知识点图案,根据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可以设计一些相应的图案,如数字、图形等,以帮助记忆和理解。将这些图案画在手抄报的适当位置,并可以用彩笔进行适当的装饰。

3、书写知识点,在每个图案下方或周围,可以书写相应的数学知识点,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可以用小号字体书写,以便后续阅读和做题。绘制例题和解答图案,为了帮助理解知识点,可以在手抄报上绘制一些例题和解答图案。

4、进行装饰和完善,可以在手抄报上进行一些装饰和完善,使其更加美观和易读。例如,可以在手抄报周围画一些花边、图案等,以增加视觉效果;可以在手抄报底部写上制作时间和班级等信息;可以在手抄报背面写上一些数学小知识和趣味题目等。

制作数学手抄报的好处

1、巩固数学知识:制作数学手抄报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

三年级第三单元检测卷答案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思维导图如下:

1、在纸上白纸上画一个文字框。

2、在文字框里边写上“三年级第三单元”。

3、在两侧画二级标题,之后在二级标题上,添加“三年级第三单元”的相关内容。

4、在分支上再添加几个更小的分支,添加相关内容,关于“三年级第三单元”的思维导图就做好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是关于测量的知识,在这个单元,我们会学习到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和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以及吨的知识点。

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 (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

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

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

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 克、千克、吨,每相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

三上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在学生了解了长度单位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

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的活动。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和逻辑推理,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银行卡,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有多厚,然后实际测量一下,学生一下犯难了,因为银行卡的厚度不足1厘米,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并让学生感受到了1毫米大约是一张银行卡的厚度。

学生在直尺上认识了1毫米后,可以测量不是整厘米的较短的物体。

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

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毫米”、“1分米”长的物体。

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我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答案多种多样,有的说身份证的厚度,硬币的厚度,磁卡的厚度等大约是1毫米,还有个小朋友说出了10张纸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在生活中学习了数学,这对于我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好的收获。

人们经常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备教材容易,备学生却难,因为人是活的,他的思维一直是变化当中。

以上就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全部内容,第3单元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