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四年级

小学科学教案四年级,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 四年级
  • 2025-08-22

小学科学教案四年级?一、教材分析 《土壤中有什么》这一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对三下《混合》单元的《研究土壤》和四下《岩石和矿物》单元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进行深入学习。教材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三个步骤寻找土壤的成分:观察新鲜土壤、观察干燥并弄碎的土壤、进行土壤沉积实验,旨在让学生理解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那么,小学科学教案四年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大树幼儿园来了一位新的代课老师——山羊爷爷,准备带领大家到森林中观察自然现象,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等到雨过天晴,更神奇的是,天边居然挂起了一座彩色的拱桥...更多知识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科学嬉游记

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

运动动起来会怎样(一)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初步了解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

(2)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的过程,体会呼吸前后气体成分发生变化。

(3)理解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呼吸,得到更多的氧气,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加肺活量,有利身体健康。

2、过程与方法:

(1)孩子通过从体验活动中感受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变化。

(2)掌握正确的测量的方法,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体验活动以及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2)认识到耐心、细致、严谨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什么变化。

2、教学难点: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并试着解释“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加快了。”

人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教案

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回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弹力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弹力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弹力。

2、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弹力。

难点:区分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教学准备:PPT;弹簧,橡皮筋,塑料尺,尺子,橡皮泥,橡皮擦,蜡烛,海绵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汇入课题,激 *** 感。

在2008年,中国举行了一次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中国选手何雯娜在蹦床这一专案中为中国再添一金。

1、展示蹦床的视讯。

2、问题:究竟这张床是用什么制作的?为什么人站在上面能跳得那么高?

【设计意图:通过蹦床引入新课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弹簧和橡皮筋。通过观看有关视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弹性和弹力。

活动一、弹簧。

一谈话: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弹簧。

二问题:用手按下弹簧,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你的手又什么感觉?当你松手后,弹簧又会怎样?

三小结:当你的手按下弹簧后,弹簧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时会有一股丽向我们的手指弹上来。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课 题 2.1 我们来养蚕

教学内容 教材P14—P1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2、观察蚕卵和蚁蚕。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2、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

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

1、师生谈话

(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

教学过程 备注

(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2、认识蚕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三、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你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1)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

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

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

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

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

2)4人一组自行操作

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

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提示不要用眼睛直对很亮的光线.

2)书上资料的介绍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七、板书设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我的推测:直线传播

我的依据: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以上就是小学科学教案四年级的全部内容,运动动起来会怎样(一)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初步了解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2)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的过程,体会呼吸前后气体成分发生变化。(3)理解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呼吸,得到更多的氧气,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