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体育教学措施?五、教学措施 走和跑:重视正确动作和姿势的教学,采用游戏和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调整体弱学生的运动负荷。 游戏教学:结合讲解与示范,与其他实践内容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柔韧练习:通过教师示范,结合游戏、比赛进行练习,避免练习的枯燥性。六、教学计划制定 教学计划应包含具体的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一年级体育教学措施?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首先,重视体育常规的室内教学: 第一节体育课应在教室进行:不要急于进行室外活动,首先要在室内向学生讲解体育常规,确保他们了解体育课的基本规则和礼仪。
其次,有序组织室外活动: 排队前往操场:在前往操场前,确保学生排好队,队伍整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意识。 分组与集合游戏:到达操场后,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并进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前后左右的人,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接着,进行队形队列训练: 重视队形队列的重要性:用一到两周的时间专门进行队形队列的训练,让学生意识到站队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然后,教授广播体操: 在熟悉常规后进行:在学生熟悉体育课堂常规后,开始教授广播体操。这是体育课的基础内容之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确保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
二、教学目标运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喜欢上体育课。 运动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如跳绳、拍球、体操动作等。 身体健康: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移动动作,正确参与游戏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表达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适应体育活动和陌生环境。 社会适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工作重点 教学内容以走、跑、跳跃、投掷、游戏、柔韧为主,结合体育常识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场地布置、器材准备要全面。
四、学情分析 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较短、好动、多话等特点,采用情境式、学导式、主动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旨在提升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着重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25名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男女学生活跃好动,纪律观念薄弱,但自信心与表现欲强。他们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动作和方法理解不足,教学应引导其活动起来,掌握简单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身体姿态,为未来学习体育技术与技能奠定基础。教学中注重趣味游戏,融合组织纪律教育。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动作的简单方法与技能,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增强身体机能,促进健康生长与发育,提升体质。
2. 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友好合作、团结友爱,体验自信、健全个性心理。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遵守纪律、勇敢坚韧、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优良作风,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教师工作重点
1. 深入学习新课改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表扬运动成绩与品质优良者,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3. 不断改进练习方法,丰富教学形式,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4. 多进行游戏与身体能力练习,及时掌握学生身体状况与运动水平。
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3.1-3.7 队列练习走与跑 2
2 3.8-3.14 迎面接力跳跃 2
3 3.15-3.21绕物接力跑看谁先起跑 2
4 3.22-3.28投掷轻物前后、左右滚动 2
5 3.29-4.4 立定跳远沿着线走跑 2
6 4.5-4.11踏石过河投掷羽毛球 2
7 4.12-4.18 跳跃游戏排球比多 2
8 4.19-4.25 蹦跳步迎面接力 2
9 4.26-5.2 前滚翻持轻物掷远 2
10 5.3-5.9 篮球活动踏跳步 2
11 5.10-5.16 30米绕物跑前滚翻 2
12 5.17-5.23 玩短绳S型绕柱跑迎面接力 2
13 5.24-5.30 小鸭子夺旗游戏:拍球比多 2
14 5.31-6.6 前滚翻快速跑 2
15 6.7-6.13 自然快跑,单脚跳接力 2
16 6.14-6.20 打球游戏,律动组合:邀请小司机 2
17 6.21-6.27 测试 2
18 6.28-7.4 测试 2
19 7.5-7.11 测试 2
教学目的旨在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升全民族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具体包括:
(1) 进一步了解参与体育活动与锻炼的好处,学习保护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2) 进一步掌握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与舞蹈的技巧,提升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 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合作无间。
学情分析显示,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初期,运动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运动能力较弱,肌肉发展不均衡,上下肢协调性差;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与热情,想象力丰富,兴趣易于激发。每个班级有其特色,教学时应因材施教。
针对后进生,应采取措施:
(1) 尊重其人格,保护自尊心,避免伤害。
(2) 积极鼓励,激发上进心,增强学习动力。
(3) 逐步要求,培养责任心,引导自我成长。
(4) 集体帮助,树立自信心,鼓励团队合作。
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激活教学,优化课堂,使德育成为每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体育课应从增强体质出发,加强基础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
1、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年龄较小,接触的东西少,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他们都喜欢接受新知识,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缺乏耐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接受比较慢,特别是对某些协调性要求较强的东西,力量也比较差,男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女生和男生一样活泼,应多以游戏为主,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2、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的教材较为简单,内容主要有:体育基础知识、基本体操、田径类的跳跃和投掷(轻物掷远 抛接球)、体操(团身前后滚动和前滚翻)、队列练习、走跑练习(30米跑 和300-500跑走交替)、基本步法练习。内容简单却是最基础的,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对于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多加以引导,从学生基础能力开始培养,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习新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从基础锻炼做起,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注意培养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矗。
以上就是一年级体育教学措施的全部内容,5. 教学措施: 教师应认真贯彻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精心备课,确保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多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育技能,体验体育的乐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