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法课?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能够听到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学会做人。教师应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课堂中,抓住合适的时机,组织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生活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那么,小学道法课?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道法课就是《道德与法治》课。《道德与法治》课发挥法治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促进校园安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平等意识,诚信观念和契约精神。
本套教科书将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专门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小学涉及30部法律法规,中学涉及50部法律法规,6部条例和司法解释。
名称由来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16年9月1日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等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主要内容
《道德与法治》共18册,其中小学12册,教材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初中6册,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展开编排。
在小学阶段,课程设置通常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主课,并未设置道德与法治(道法)课程。这一课程至少要等到六年级或七年级才会开设。
道法课程主要教授学生道德规范、法律知识以及社会行为准则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尽管在小学阶段没有专门的道法课程,但教师们会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渗透相关教育内容。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道德品质相关的课文进行教学;在数学课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教授学生如何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英语课则可以通过讨论国际社会事件,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法律意识。
此外,学校也会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法课程中的内容,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因此,虽然小学阶段没有专门的道法课程,但教师和学生依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保持民主、平等、信任和理解。这种关系能够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人格上平等、在互动中民主、在相处中融洽。它的核心在于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情感联系。它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全面发展。教师需要热爱学生、尊重并信任他们、欣赏并激励他们,并展现出宽容的态度。
二、使用“生活事件”作为教学素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采用“生活事件”作为教材的基本素材。这些生活事件包括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经历的事态,以及他们的言行举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生活事件”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做可以解决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节的问题。生活事件本身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并蕴含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通过课堂上的剖析和提升,这些生活事件成为学生反思自己生活的“镜子”和构建自我认知的“营养”。
三、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与学生兴趣相关且贴近他们生活的实例进行新课导入,不仅能够让学习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学道法课,正式名称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旨在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基础课程。
该课程设置共分为12册,覆盖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教材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生活实际,按照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个生活领域。
每一个生活领域内部,按照学习的难度依次递进,采用了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逐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
六个生活领域分别涉及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国家和世界等不同层面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学会如何在各种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此外,教材中还融入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案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整体而言,小学道法课通过科学合理的编排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还促进了其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道法课教学的有效建议:
一、以和谐师生关系为前提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氛围,才能让学生敢于说真话、抒真情,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和谐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融洽。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形成师生互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与信任学生、欣赏激励学生,并且要宽容学生。
二、以“生活事件”为教学素材。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以“生活事件”作为基本素材来组织教材。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主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事态,包含生活主体的言行,是生活主体主动或被动遭遇。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也要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可以解决道德教育脱离生活的问题。生活事件富含道德教育意义,蕴含核心价值,有价值导向性。
以教材为依托的“生活事件”,反映儿童成长遭遇的道德基本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生活事件经过课堂剖析和提升,成为儿童反思生活的“镜子”与,和建构自我的“营养”。
以上就是小学道法课的全部内容,小学道法课学习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概论、法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小学道法课就是《道德与法治》课。《道德与法治》课发挥法治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