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册?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 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 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那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六年级#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各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二)、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c+bc=(a+b)×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
2、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事业才成功。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需要不断的练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六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二)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一、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或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二、几何图形计算公式。
(1)周长:即围绕物体一周的长度。
①长方形周长=(长+宽)×2,C=(a+b)×2。
②正方形周长=边长×4,C=4a。
③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C =2πr。
(2)面积: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①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②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xa=a2。
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④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⑥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S=πr2。
⑦直径d=2r,径=直径÷2,r= d÷2。
⑧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S环=S外-S内。
【相互联系】 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的。如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圆拼成长方形的长时1/2C,宽是R。
六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是如下:
1、第一章:有理数。
2、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3、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4、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5、第五章:相交线与平分线。
6、第六章:平面直角座标系。
7、第七章:三角形。
8、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9、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0、第十章: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以上就是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全部内容,六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是如下:1、第一章:有理数。2、第二章:整式的加减。3、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4、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5、第五章:相交线与平分线。6、第六章:平面直角座标系。7、第七章:三角形。8、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9、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0、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