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讲座?小学数学面积讲座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由小学生帮严老师来为大家讲解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面积。面积是一个物体占据的平面空间大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一、面积的基本概念定义:面积是一个二维平面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通常用平方单位来表示,如平方厘米、那么,小学数学讲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东营市胜利河口第三小学 陈庆(第5课题组) 2013.5.25上午在胜采小学组织了“百名专家进校园特级教师刘松专题讲座”,“理想的课堂距我们有多远?”这个问题是我参加前后一直困惑和思考的问题,现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如下:一、《交换律、结合律》听课小结 这节课的亮点颇多,如四年级的知识在三年级进行尝试教学,而且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刘松老师抓住并找到了《交换律、结合律》课堂教学的数学本质。通过回顾整节课,触动最深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关注到新课标中 “符号意识”、“几何直观”、和“模型思想”三个数学核心概念。1.注重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本节课让学生运用字母符号表示乘法的交换和结合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而在这节课上刘松老师不仅放手让学生自学之后就试着写一写它们的字母表达式,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课堂即时生成的错误如何进行评价?即以“欣赏错误”的形式对我们进行了很好的诠释,通过解读这个“伟大的错误”向学生渗透不仅可以用符号表示乘法交换律,用符号和式子或者式子和式子也可以表示乘法交换律。而且通过学生的对比和自悟更正错误,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样的教学无痕才是注重发展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真谛!2.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华罗庚数学奥林匹克讲座》(小学版)
《华罗庚数学奥林匹克讲座》(小学版)是一本由37位名师共同编纂的经典奥数教材,曾经风靡一时,至今仍然被许多家长和学生视为奥数学习的宝典。
一、教材特点
名师编纂:本书由37位在数学教育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名师共同编纂,确保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内容丰富:全书共20讲(注:原文提及40讲,但根据提供的图片目录信息,应为20讲,此处以图片信息为准),涵盖了奥数思维方法和大量例题,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奥数知识。
启迪思维:本书在奥数思维方法的启迪和思考方面非常出色,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例题展示
以下是本书中几道例题的展示,通过这些例题,我们可以感受到本书在奥数教学方面的独特魅力。
这些例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奥数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三、目录概览
以下是本书的部分目录内容,通过目录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本书的结构和涵盖的知识点。
小学数学培优竞赛讲座内容丰富,分为培优篇和竞赛篇,旨在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在培优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主题:
第1讲:小数的巧妙计算,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小数运算技巧。
第2讲:周期性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周期性规律在数学中的应用。
第3讲:奇数与偶数,区分和理解基本的数论概念。
第4讲:枚举法,提升学生对列举策略的认识和运用。
第5讲:乘法原理,强化学生对复合事件的概率理解。
第6讲:加法原理,巩固基础数学运算技巧。
第7讲:容斥原理,掌握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方法。
第8讲:递推法与逐点累计法,探索数列背后的逻辑和规律。
第9讲:对应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0讲:图形与面积,增强空间几何知识。
第11讲:图形的切拼,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12讲:相遇与追及问题,实际应用中的运动问题讲解。
第13讲:逻辑推理(1),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
第14讲:逻辑推理(2),继续深入逻辑推理的学习。
第15讲:逆推法,理解问题解决的逆向思考策略。
竞赛篇则更侧重于竞赛技巧和数学难题的解析:
第17讲:数的进位制,理解不同进位制的转换。
第18讲:数的整除性,强化整除的概念和应用。
第19讲: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掌握数论基础。
小学数学面积讲座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由小学生帮严老师来为大家讲解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面积。面积是一个物体占据的平面空间大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
一、面积的基本概念定义:面积是一个二维平面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通常用平方单位来表示,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重要性:面积计算在数学、物理、工程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是基础知识之一。
二、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正方形
定义: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面积公式:边长 × 边长,即 $a^2$。
示例: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 $5 × 5 = 25$ 平方厘米。
长方形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面积公式:长 × 宽,即 $l × w$。
小学一年级数学微讲座讲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方法一:“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因为8+7=15,所以15-8=7,15-7=8。“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计算方法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思维力,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才能快速的应用“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
方法二:“破十法”12-5=10-5+2=7,“破十法”这个计算方法如果让学生自己思考计算方法,它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方法。这方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诉学生3不够5减时先不减,要找十位借1变成一个10-5得数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方法三:“平十法”14-5=14-4-1=9,“平十法”也叫“连续减法”它的特点就在于先把减数拆成补减数的个位和别一个数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后把10-1=9,这方法的难点在于把减数拆成另外两个数,一定要拆对。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讲座的全部内容,小学一年级数学微讲座讲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方法一:“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因为8+7=15,所以15-8=7,15-7=8。“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计算方法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思维力,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才能快速的应用“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