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乘法?1. 在进行乘法运算时,首先需要将一个三位数与一个两位数逐一相乘。具体操作为:将十位数写在斜线的上方,而个位数则写在斜线的下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计算各个数位的乘积。2.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斜线上的数进行加法运算。具体步骤是从下往上加,如果某一位的数值相加结果超过10,则需要将十位数向上一位进一。那么,四年级上册乘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先算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数相乘,再算三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例如:123乘以45。
先用5乘以123得615,再用4乘以123得492,乘得的结果492的2要与前面的结果615的1对齐,然后两个结果相加615加4920得5635。
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消去律。
几个数的积乘一个数,可以让积里的任意一个因数乘这个数,再和其他数相乘。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让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
每一个过渡数都是由上一个过渡数变化而后,上一个过渡数的个位数乘以2,如果需要进位,则往前面进1
先要用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
计算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每次相乘时积的定位要准确,乘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进位时口算要正确。
竖式计算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列一道竖式计算,使计算简便。相同数位对齐,若和超过10,则向前进1。
相同数位对齐,若不够减,则向前一位借1当10。再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得到计算结果。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运算定律有交换律也叫乘法的性质(现在已经很少人使用乘法交换律了),结合律, 分配律,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a×b×c=a×c×b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主要公式为[a+b]×c=a×c+b×c,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 .在日常生活中乘法结合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字母表达是:a×(b+c) =a×b+a×c
145×12= 1、135×12= 2、176×46=
3、325×26=4、237×83= 5、322×35=
例:54×145= 6、 36×254=7、83×217=
8、43×129=9、32×164= 10、25×328=
11、12×124= 12、85×215=13、28×153=
14、85×142= 15、16×134=16、34×246
例:160×30= 17、220×40=18、160×60=
19、180×50= 20、290×30=21、460×80=
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A×B=B×A
题例(简算过程):125×12×8
=125×8×12
=1000×12
=12000
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题例(简算过程):30×25×4
=30×(25×4)
=30×100
=3000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公式:(A+B)×C=A×C+B×C
题例(简算过程):(1)12×6.2+3.8×12 (2)20.1×10
=12×(6.2+3.8) =(20+0.1)×10
=12×10 =20×10+0.1×10
=120 =200+1
=201
以上就是四年级上册乘法的全部内容,则往前面进1先要用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计算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每次相乘时积的定位要准确,乘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进位时口算要正确。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