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五年级的古诗?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4《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那么,一到五年级的古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部编版一年级上01 骆宾王《咏鹅》
02 汉乐府《江南》03 李绅《悯农》
04 李白《古朗月行(节选)》05 李峤《风》部编版一年级(下)06 孟浩然《春晓》07 李白《赠汪伦》08 李白《静夜思》09 白居易《池上二绝(其二)》10 杨万里《小池》11 贾岛《寻隐者不遇》部编版二年级(上)12 北朝民歌《敕勒歌》13 王之涣《登鹳雀楼》14 李白《望庐山瀑布》15 柳宗元《江雪》16 王安石《梅花》17 李白《夜宿山寺》18 胡令能《小儿垂钓》部编版二年级(下)19 贺知章《咏柳》20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1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2 杜甫《绝句》23 高鼎《村居》24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部编版三年级(上)25 李白《早发白帝城》26 李白《望天门山》27 杜牧《山行》28 刘禹锡《望洞庭》29 袁枚《所见》30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1 苏轼《赠刘景文》32 叶绍翁《夜书所见》33 王昌龄《采莲曲》34《司马光》部编版三年级(下)35 白居易《忆江南》36 王安石《元日》37 杜甫《绝句》38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9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40 杜牧《清明》41 韦应物《滁州西涧》42 曾几《三衢道中》43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44《守株待兔》部编版四年级(上)45 王维《鹿柴》46 王翰《凉州词》47 高适《别董大》48 王昌龄《出塞》49 苏轼《题西林壁》50 刘禹锡《浪淘沙》51 李清照《夏日绝句》52 白居易《暮江吟》53 李商隐《嫦娥》54 卢钺《雪梅》55《精卫填海》56《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下)57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58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59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60 卢纶《塞下曲》61 王冕《墨梅》62 罗隐《蜂》63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4 李白《独坐敬亭山》65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部编版五年级(上)66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7 张志和《渔歌子》68 张继《枫桥夜泊》69 林升《题临安邸》70 陆游《示儿》71 龚自珍《己亥杂诗》72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73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二)》74 林杰《乞巧》75 纳兰性德《长相思》76 王维《山居秋暝》部编版五年级(下)77 孟郊《游子吟》78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79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80 翁卷《乡村四月》81 王之涣《凉州词》82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83 王昌龄《从军行》84 雷震《村晚》85 杨万里《稚子弄冰》86 王维《鸟鸣涧》87《自相矛盾》88《杨氏之子》部编版六年级(上)89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90 朱熹《春日》91 王安石《书胡阴先生壁》92 杜牧《江南春》93 贺知章《回乡偶书》94 孟浩然《宿建德江》95 孟浩然《过故人庄》96 辛弃疾《西江月》97《伯牙鼓琴》部编版六年级(下)98 范仲淹《江上渔者》99 于谦《石灰吟》100 叶绍翁《游园不值》101 郑燮《竹石》102 王安石《泊船瓜洲》103 杜甫《春夜喜雨》104 汉乐府《长歌行》105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6 韩翃《寒食》107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108 王建《十五夜望月》109 李贺《马诗》110 诗经·小雅《采薇》(节选)111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12 黄庭坚《清平乐》113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14 苏轼《浣溪沙》115《学弈》116《两小儿辩日》
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古诗包括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思乡之情,全诗仅二十字,却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苦。下册的古诗则有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赞美;还有高鼎的《村居》,描述了春天乡村的美丽景色;袁枚的《所见》,讲述了诗人骑在牛背上,听到远处的歌声,便放下鞭子,寻找声音来源的故事;杨万里的《小池》,则是一首描写夏天小池塘的美景,绿叶红花,生动形象。
小学二年级上册的古诗有苏轼的《赠刘景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杜牧的《山行》,描绘了秋天山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讲述了诗人回到故乡的所见所感;李白的《赠汪伦》,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下册的古诗有白居易的《草》,描绘了春天草的生长景象;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春天乡村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杜甫的《绝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古诗有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描绘了诗人深夜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李白的《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象;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的美景。
【小学一年级】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1.《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前出塞》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3、《塞下曲》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4、《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腊派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闭山候骑,都护在燕然。
5、《塞下曲》唐·王昌龄蝉鸣空轮态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以上就是一到五年级的古诗的全部内容,下册的古诗有白居易的《草》,描绘了春天草的生长景象;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春天乡村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杜甫的《绝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古诗有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描绘了诗人深夜看到的景象,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