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四年级

小学3年级数学下册,四年级数学

  • 四年级
  • 2024-10-22

小学3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特征;2.识别轴对称图形,学会制作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3.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特征,识别与制作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自我发现轴对称图形特征。那么,小学3年级数学下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年级下册数学书全部内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小黑板出示。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体反馈。

三、完成复习第6题

思考:怎么算总千克数?

集体反馈时,提问:如果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四、完成复习第7题

然后指点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复习第8题

集体解答。

六、研究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35×1157×11

完成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最后通过竖式引导得出: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注意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赛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社教科书第六册81-83页的内容。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内容

三年级数学是孩子成绩的“分水岭”,家长一定要注重考前的期末复习!

1. 数字认知:认识0到100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2. 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退位。

3. 乘法概念:了解乘法的概念和乘法口诀表,能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4. 分数概念:认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表示形式,如1/2、1/4等。

5. 时钟和日历:学习读取和表示时间,使用时钟和日历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6. 几何的认识: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能进行简单的辨认和分类。

7. 数据分析:学习收集和处理简单的数据,能够制作简单的图表和图形。

8. 问题解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数学内容如下: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3、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5、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

1、数与计算:

要求: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小数加减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加、减、乘、、除等竖式计算,通过估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2、空间与图形:

要求:

(1) 整理回顾“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在该领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重点:

(1)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3)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4)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合理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周长与面积问题.

3、统计与平均数问题:

要求:

(1)、再次经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使学生巩固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和用画“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并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推断,能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学习求平均数.

(2)、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分析简单的数据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

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如何对某些事情的结果作出正确的推测和判断.

以上就是小学3年级数学下册的全部内容,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一),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下面基本按单元顺序对本册教材的修订情况进行简要说明。一、位置与方向(一)本单元内容包括: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东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