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那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更多内容请点击【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关于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1.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2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5、3的倍数特征》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填一填:
1、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
是2的倍数,也叫_________。
2、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是5的倍数.
3、一个数,如果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
的个位上一定是_____。这个数最小是 。
4、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最大的偶数 ,最大的奇数 。
2的倍数有: 。
5的倍数有: 。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偶数有: 。
奇数有: 。
。
课件出示
师: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说说怎样摆?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生:口答)
师:可以摆成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观察这个数的个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
以上就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全部内容,【篇一】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19页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