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题解答?15可以分成5和10,10减9等于1,5加1等于6。过程如下:”15下面可分成?和10“表示15=5+10,方框内填5 ”10下面连着9“表示10-9=1,连线下方框内应填1 ”方框(5)下面连着方框(1)“表示5+1=6,最总结果是6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破十法”。那么,小学一年级数学题解答?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解释:题目中提到小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4个人。将小明前面和后面的人数相加,即3 + 4 = 7。再加上小明自己,这一队的人数总共是7 + 1 = 8人。
答案:这一队一共有8人。
这个小学一年级的排队问题数学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排队的人数。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可以学习到计算排队人数的方法,即队列前面和后面的人数总和再加上队列中的人数。解决这类问题时,关键是要确保不遗漏排队中的人,以免得出错误的答案。
排队问题数学题可以进一步扩展到更复杂的情境,比如多行排队等,但无论情境多么复杂,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排队的顺序和数量,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的重难点包括:
1. 数的认知和计数:学生需要掌握数的认知和计数,包括认识数字、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加减法等基本知识。
2. 简单的加减法:学生需要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 形状和测量:学生需要认识基本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并能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4. 时间:学生需要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包括认识时钟、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等)以及时间的简单计算。
答:不能分,因为如果三组球每组都是奇数个数的话,总数必是奇数,而不可能是偶数,而10是个偶数。
如果每组中球的数量都是奇数,则总数量必为奇数,所以10个球不能分成三组,使得每组球的数量为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所以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因为10是偶数,所以不可能分成3个奇数的和,题目中的问题无法分。
扩展资料: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有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2、若a、b为整数,则a+b与a-b有相同的奇偶性,即a+b与a-b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
3、n个奇数的乘积是奇数,n个偶数的乘积是偶数;算式中有一个是偶数,则乘积是偶数
4、奇数的个位是1、3、5、7、9;偶数的个位是0、2、4、6、8
可以这样看:
用加减法来看:当两个图形相接时看做减法,不相接时看做加法
1)中不相接看做加法:
方+圆=3
2)中相接看做减法:圆-方=1
所以方代表数字1,圆代表数字2
3)中
不相接看做加法:
方+三角=6,所以三角=5
4)中相接看做减法:三角-方=5-1=4正好
所以最后一个因为不相接看做加法:
三角+圆=5+2=7
摘出10来,减去9,等于1,下面填1.
那个减法是摘出17里面的7来,7+2等于9,用下面的10减去2,结果等于8
明白了吧,这主要是摘10,凑加减,方便孩子思考。
15可以分成5和10,10减9等于1,5加1等于6。
过程如下:
”15下面可分成?和10“表示15=5+10,方框内填5
”10下面连着9“表示10-9=1,连线下方框内应填1
”方框(5)下面连着方框(1)“表示5+1=6,最总结果是6。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破十法”。
扩展资料:
破十法:一种计算方法、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即破十法、比如,11-3,说“1-3不够,还差2个,我们从10里拿出一个2就等8了。
破十法的计算是从减法的意义出发进行思考的,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直观地理解算理、形成算法。可思考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至少需要两步思考—先减再加。相比用数数的方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显得比较难理解,主要在于学生已有的数数计算习惯。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数学题解答的全部内容,16 - 10 + 1 = 6 + 1 = 7(页)因此,小方今天读了7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方从第10页开始读起,这意味着她实际上从第10页到第16页的每一页都是今天读的。因此,我们需要将16减去10,得到6,然后再加上1,因为第10页也是今天读的一部分。这个简单的数学运算帮助我们得出答案:7页。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