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总结?小学六年级数学总结第二学期(1)20XX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结束,我任教六年级(5)班数学。我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全心投入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能力,形成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采用民主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所获。课堂设计结合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那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结?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结第二学期(1)
20XX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结束,我任教六年级(5)班数学。我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全心投入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能力,形成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采用民主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所获。课堂设计结合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实效。为今后教学提升做好准备。
我深入钻研教材、大纲与试题,了解学生情况,设计课时教案,上好每一课。批改作业及时,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采用激励性批语。与同事交流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我利用网络资源学习,通过讨论、交流提升专业能力。广泛阅读,写读书笔记,提高教学素养。认真批改作业,严格要求书写,注重作业质量,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结第二学期(2)
20XX年第二学期,我继续任教六年级(5)班数学,教学中我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与同行交流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和班级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我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认真备课,详细记录教学过程,撰写教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
下面是我的复习资料。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小学奥数公式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的公式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的公式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的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的公式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的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3篇
作为数学教师,写好数学教学总结汇报有很大的帮助。在数学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希望你喜欢。
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
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一直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一、备好课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备好电子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负数:像-1,-2,-3。。叫负数,1,2,3。。。是正数,也可写成+1,+2,+3。。。0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数轴上,负数在0的左边,正数在0的右边。
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公式:圆柱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三分之一
比例:表示两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是1:10000或一万分之一,线段比例尺是一个线段,图上几厘米表示实际多少。
小学数学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归类如下:
一、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具体进率如下:1千米=1公里,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具体进率如下: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三、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具体进率如下: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四、质量单位及进率:吨、千克、公斤、克。具体进率如下:1吨=1000千克,1千克=1公斤,1千克=1000克。
五、时间单位及进率:世纪、年、月、日、小时、分、秒。具体进率如下: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份,平年2月28天,润年2月29天),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以上就是小学六年级数学总结的全部内容,六年级数学教学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六(3)班班主任兼数学教学。秉持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我勤恳、不懈地从事教学工作。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激励优生保持进取心,再创佳绩。通过现实中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