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能用给定的“”进行估计和测量。(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那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学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教学过程:
枯缓信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进行估计和测量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
(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3)板书课题。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没轮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5厘米+20厘米=( )厘米
14厘米+6厘米=( )厘米
37厘米-7厘米=()厘米
48厘米-4厘米=()厘米
答案提示:
5厘米+20厘米=25厘米
14厘米+6厘米=20厘米
37厘米-7厘米=30厘米
48厘米-4厘米=44厘米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找到以下物品,先估计有多长,再拿尺子量一量。
答案提示:
钥匙6厘米
电池5厘米
筷子20厘米
铅笔15厘米核伍山
解题思路:
答案不唯一,请以学生练习时实际测量的物体为准。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钢笔长15( ) 长颈鹿高4( )
小华身高120( ) 数学书长26( )
答案提示:
钢笔长15厘米
长颈鹿高 4米
小华身高120厘米
数学书长26厘米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你知道怎样测量一棵树的树干一圈的.长度吗?请你找一棵树,测量出树干一圈的长度。
:
方法:
树干一圈的长度:
答案提示:
:长绳、米尺。
【 #二年级#导语】数学能够培育人的全体意识。数学题的求解必须从已知到定论全部地考虑疑问,并掌握各方面的相互联系,数学教育能够培育学生从全局上全部地考虑疑问。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帮助到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穗宏)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 #二年级#导语】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和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四单元知识点》,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液粗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想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就必须大量反复地做题,这样才有进步。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关于穗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题目(一)
一. 填一填。(25分)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
3.曲别针的长是3( )。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400( )。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 )刻度要对着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 ),食指的宽大约是( )厘米。
9.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 )厘米,从0到8是( )厘米,从6到13 是 ( )厘米。
10.三角形是由( )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 )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 )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是125( )。银判
13. 1米=( ) 300厘米=( )米
4厘米+20厘米=( )厘米 1米-20厘米=( )厘米
1米+30厘米=( )厘米 18厘米-13厘米=( )厘米
60厘米+40厘米=( )厘米=( )米
二. 在( )里,填上“>”“<”或“=”。
以上就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全部内容,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