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案例分析题万能模板?8、完成第5题前面3栏,要求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组全对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师检查自己小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况。9、第5题的后面2栏,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各部分的变化,那么,小学数学案例分析题万能模板?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延续)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第一反应是:刚才这两位同学很细心,分别发现了1999年与2001年的属象是什么,而且还发现不同的年份,从哪天开始也可能是不同.除了发现观察每年的属象与郑弯开始的日期,你们还有别的发现吗?如果这时还冷场,我就提示学生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每年的每个月天数都一样吗?你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因为教师不光备裂是组织,有时也能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训练的次数多了,学生自仿丛闭然而然也会就发散性思维了.当然不会人云亦云.
但如果是教学<年月日>我应该会采用别的方法导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完整版可复制1
教学目标:
1、结合关于"嫦娥一号"的具体情境感悟比的意义,并学会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学生在经历将比改写成除法和分数的过程中,体会比与分数、除法的丛察关系,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掌握比、除法、分数的相互关系;感受比、分数、除法的区别。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养成观察、思考和交流的习惯,并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比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感受比
1、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问题情境(根据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掌握的资料统计,截至20xx年12月,人类对月球进行的探测活动,成功61次,失败63次。)
问:看完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受?
师:你有这种感受是因为你对这则消息中的两个数量进行了比较,你是怎么比的?(板书:63-61=2)
小结:用减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差关系。(板书:相差关系)
(2)问:用除法可以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63÷61=636161÷63=6163)
师:6361表示什么?6163呢?
小结:用除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叫做倍数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知裤和优美的品质。”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听到一些学校优秀教师公开课时有时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性不强,有喧宾夺主之嫌。
案例一:
[分西瓜]:一位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运搜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参考回答:
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一、教学设计:
1 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扰则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 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缓液棚,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小学数学是学生们正式开始运用数学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做好数学教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详案模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详案模板范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十个十个数,认识百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
2、通过百数图,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
3、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认识与掌握百的分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百的组成,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百数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2、出示10袋面包,问学生:一共有几个面包?你是怎么数的?
3、引导学生概括:10个十是1个百。
板书:10个十是1个百。
4、追问:谁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
5、讨论:如何把100这个数放到数位表中呢?
二、展开
出示百数图: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吗?
让学生观察百数图,讨论自己的数法,并交流。
完成右边的练习,并一起朗读。
三、深入
1、在百数图上我们还可以做加减法呢。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案例分析题万能模板的全部内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