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4年级数学下册?一、《四则运算》 ()只有加、减时怎样算?⎧1 ⎪(算。⎪2)只有乘、除时怎样计⎪ 1、知道运算顺序。( 时怎样计算?⎨3)加、减、乘、除混合 ⎪4)算式中有括号时又怎(样计算?⎪⎪(有式子的运算顺序。⎩5)括号的作用是改变原 ()0不能作除数。⎧1⎪ 2、知道“0”的算法。那么,小学4年级数学下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如下:
1、45+15×6= 135
2、250÷5×8=400
3、6×5÷2×4=60
4、30×3+8=98
5、400÷4+20×5= 200
6、10+12÷3+20=34
7、(80÷20+80)÷4=21
8、70+(100-10×5)=120
9、360÷40= 9
10、40×20= 800
11、80-25= 55
12、70+45=115
13、90×2= 180
14、16×6= 96
15、300×6= 1800
16、540÷9=60
17、30×20= 600
18、400÷4= 100
19、350-80= 270
20、160+70=230
加法交换律:a+b=b+b
加法结合律:a+b+c=a+(b+c)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需掌握的知识要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只有加、减时怎样算?⎧1
⎪(算。⎪2)只有乘、除时怎样计⎪
1、知道运算顺序。( 时怎样计算?⎨3)加、减、乘、除混合
⎪4)算式中有括号时又怎(样计算?⎪⎪(有式子的运算顺序。⎩5)括号的作用是改变原
()0不能作除数。⎧1⎪
2、知道“0”的算法。(0除以非0的任何数都得0。 ⎨2)
⎪3)任何数加、减(0都得任何数。⎩
3、能把已知的几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一般从后面的算式看到前面的算式。⎧1
(等于它的式子。⎩2)把等号左边的数换成
二、《位置与方向》
1、以平面方向图记住各个方向。 2、会判断两地之间的方向。
⎧(1) 先判断出大体方向。⎪(⎪2)再判断具体方向。⎪
3、会判断两地之间的具体方向。⎨①大体方向里“什么”偏“什么”方向。
⎪②大体方向里“什么”偏“什么”多少度⎪⎪⎩的方向上,相距多少?
4、知道两物体之间的方向关系。
⎧⎪⎪
⎪(1) 已知平面示意图,说出各地的位置与方向。⎪
⎪2)椐题目的意思,自己(设计出线路示意图, ⎪
来。5、知道平面示意图的位置与方向。⎨并能在平面图中表示出
⎪3)椐题目描述的位置方(向写出箭头线路示⎪⎪⎧①知道去、回的方向。
四年级作为小学的中高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关键的一年,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在这一年里,要做好学生复习的教导,我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如果你是四年级的学生或者老师,如果你正在备战下学期的复习,我准备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以上就是小学4年级数学下册的全部内容,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如下:1、45+15×6= 135 2、250÷5×8=400 3、6×5÷2×4=60 4、30×3+8=98 5、400÷4+20×5= 200 6、10+12÷3+20=34 7、(80÷20+80)÷4=21 8、70+(100-10×5)=120 9、360÷40= 9 10、40×20= 800 11、80-25= 55 12、70+45=11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