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思维训练?20、一个农民伯伯有10头猪,他卖掉了5头,他还剩下多少头猪? 21、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三角形,已知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10厘米和5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 22、那么,三年级思维训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概念正处于数字加减乘除的基础数学,所以小学生对于学习 数学没必要要拥有太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增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家长能做的只有慢慢的去引导,不可着急对于孩子而言快乐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太多的要求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压力。
引导时首先要发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渐渐加强对于数学问题思考的方式。毕竟兴趣是最好老师,孩子如果对于某件事有了兴趣即使家长没有要求,孩子还是会自己完成这件事的。
这时就有人问‘’:孩子怎样才会对数学有兴趣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只要他会了,他在这方面得到认可了,出于想再次得到家长的认同家长的夸奖,孩子就会对这种思维方式越来越感兴趣。
不管是谁,我们大人也好对于一件事有兴趣,大多数都是因为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对于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应该多多认可孩子的努力多多的引导幼儿,让他知道他的努力我一直看在眼里,即使他做错题了,家长可以慢慢的讲解,让 孩子知道也可以有这种方法解答这道题。
家长平也可以带孩子玩玩简单的儿童数独游戏,很锻炼孩子的思维,还有一些拼图,想一些立体的拼图就能很好的锻炼幼儿的逻辑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那么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方法有哪些呢?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1、掌握枚举的一般方法,学会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枚举,做到“不重不漏”;应用字典排列法解决整数分析的问题,学会分辨“计次序”与“不计次序”的情形。
2、在理解数字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的掌握运用部分的计算。通过概念与拓展的进一步学习。孩子思维训练有了显著的提升。在生活化渗入题材的同时也同步提高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习题
1、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50,甲数48,乙数与丙数相同,那么乙数是多少?
2、同学们做操,排成一个正方形的队伍,从前,后,左右数,小红都是第5 个,问一共有多少人?
3、甲乙二人买同一种杂志,甲买一本差2元 8角,乙买一本差2元6角,而他俩的钱合起来刚好买一本,那么这种杂志每本价钱是多少钱?
4、一次数学测试,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题的有30人,做对第二道题的有25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问两道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5、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下午3时到达乙地,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学校有排球24个,足球的个数比排球的2倍少5个,学校有排球、足球共多少个?
7、公交车从早上7时开始发车,每隔5分发出一辆车,到7时30分共发出几辆车?(画图分析,并算一算)
8、小华在计算一道题时,把一个数加上4乘2误看成了某数乘2加上4,结果得数为40。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乘除巧算】,供大家参考!
专题分析:
前面我们已介绍了有关加、减法中的巧算,其中“凑整”是巧算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在乘除计算中。
要提高计算能力,除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要熟练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巧算中,经常要用到一些运算定律,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是提高巧算能力的关键。
例1:巧算下面各题。
(1)、25×8 (2)、16×125(3)、16×25×25 (4)、125×32×25
【思路点拨】(1)25×8(2)16×125
=25×(4×2) =(2×8)×125
=25×4×2 =2×(8×125)
=100×2 =2×1000
=200=2000
(3)16×25×25(4)125×32×25
=(4×4)×25×25=125×(8×4)×25
=(4×25)×(25×4)=(125×8)×(4×25)
=100×100=1000×100
=10000 =100000
例2:简便运算。
(1)130÷5(2)4200÷25
【思路点拨】这里可以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因而:
(1)130÷5(2)4200÷25
=(130×2)÷(5×2)=(4200×4)÷(25×4)
=260÷10 =16800÷100
=26=168
例3:计算31×25
【思路点拨】题中31不能被4整除,但31可拆成4×7+3,这样就得到(4×7+3)×25,或者把25看做100÷4也可求出得数。
【 #小学奥数#导语】奥数是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奥数思维训练题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奥数思维训练题 篇一
例题: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奖9支,则缺45支;如果每人奖7支,则缺7支。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分析与解答:这是两亏的问题。由题意可知:三好学生人数和铅笔支数是不变的。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结果相差45-7=38支。这是因为两种分配方案每人得到的铅笔相差9-7=2支。所以,三好学生有38÷2=19人,铅笔有9×19-45=126支。
练习题:
1、将月季花插入一些花瓶中。如果每瓶插8朵,则缺少15朵;如果每瓶改为插6朵,则缺少1朵。求花瓶的只数和月季花的朵数。
2、王老师给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发图画纸。如果每人发5张,则少32张;如果每人发3张,则少2张。美术兴趣小组有多少名同学?王老师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
3、老师将一些练习本发给班上的学生。如果每人发10本,则有两个学生没分到;如果每人发8本,则正好发完。有多少个学生?多少本练习本?
2.小学三年级奥数思维训练题 篇二
1、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习题:甲仓库粮是乙仓库的3倍,如果从甲仓库运出90吨,从乙仓运出10吨,则两仓库存粮相等,甲乙两仓库原各存粮多少吨?
解:设乙仓库原来存粮x吨,则甲仓库原来存粮3x吨,根据题意列方程
3x-90=x-10
3x-90-x+10=0
2x-80=0
2x=80
x=40
甲仓库:40×3=120(吨)
答:乙仓库原来存粮40吨,甲仓库原来存粮120吨. 众所周知,数学不同于语文和英语,数学一直以来就是逻辑思维比较严密的一个科目,答题的步骤,最后的答案,都是比较具有规范性的,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所以,一般来说,数学是一个两极分化的学科,成绩好的会越来越好,成绩差的会越来越差。
当然,就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同学们想要考高分,前提就在于要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再把最拉分的应用题弄懂了,可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成绩就不用愁了。最重要的还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提高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思维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思维又是在数学知识和掌握方法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为了使学生获取数学思维能力,就必须以学生已有的数学概念为基础,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灵活地处理新的问题,学生通过数学判断和推理等形式认识数学对象,掌握新知识。
以上就是三年级思维训练的全部内容,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1、掌握枚举的一般方法,学会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枚举,做到“不重不漏”;应用字典排列法解决整数分析的问题,学会分辨“计次序”与“不计次序”的情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