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六年级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数学现状分析

  • 六年级
  • 2025-10-27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撰写学情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包括他们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困难,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得较好。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是否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那么,小学六年级数学学情分析?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六年级数学分析怎么写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25人,班级数学成绩欠佳,在升级考试中还需努力。从上学期五年级的期末考试情况看,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人数不少;有相当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提高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六年级学生特点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理念: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最近胡老师家在装修房子(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2.学生列式解答:1/5×4=4/5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算?

4.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情分析学生情况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 福建省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学 吴永全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P39-40页的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八的6—11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例2的探究、观察、对比,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在数学情景中,通过操作、观察、交流,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问题意识,明确问题解决的策略. 4.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体验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喜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美德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难点]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会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口算.

127×3 6

×185 请说出你是怎么计算? 2、说出下面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a

、花生产量是小麦产量的4 1 . b

、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3 4. 学生边回答,教师媒体演示.怎么想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 3、兔妈妈采了12

个蘑菇,她把这些蘑菇的4 3 分给孩子们,孩子们分到多少个蘑菇? (注:来自三年级下册第71页) 与学生一起重复昨天的故事,明确当时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把12个蘑菇看做“1”平均分成4份,兔宝贝们分到这样的3份.即12÷4×3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样的问题,探索一下否有新的想法和思路. 设计意图:创设境境,复习分数的意义,及用整数乘、除法解决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作准备,并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二、探索新知,学会思考 1. 出示例2 :为了庆祝国庆,小芳做了10

朵绸花,其中 21

是红花,5 2 是绿花

(1)师设疑:21,52

各表是什么?(是以10朵绸花作单位“1”,红花的朵数是10

朵绸花的21,绿花的朵数是10朵绸花的52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我们选几个问题.媒体出示:(1)红花多少朵?

(2)提问:红花有多少朵?要求红花多少朵它与哪个分数相关呢,(21);求红花有

多少朵就是求谁的21.就是求单位1即10朵的21,板书.10朵的2

1

是红花.这个问题你

能解决吗?

师板书:10÷2=5(朵)10×1/2=5(朵)

(3)设疑:比较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你能发现些什么?(结果一致) 设疑: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结果和用除法的计算结果一样呢? (4)出示问题2:绿花有多少朵?

师设疑:绿花的朵数是几朵的5

2

?在图中圈出来.

提问:怎样解答?

板书:①10÷5×2=4(朵)

②10×5

2

=4(朵)

师设疑:这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明白了原来第二个算式计算时要约分,约分过程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

从而将两题的内在含义统一在一起:都是求一个数的5

2

是多少.

2. 小结:通过两道的习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媒体出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设问:10×21,10×5

2

各表示什么呢?

谈话: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之外,还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例题,分析信息,先独立思考,再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完成“练一练”p40 (1)完成第1题.

(2)完成第2题.

师设疑:5

2

根长多少米和43根长多少米,你是怎样理解的?

2、“穆阳水蜜桃”是闽东传统的特产,是闽东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地方特色名优水果

之一.每千克48元,青青同学是尊老爱亲的美德少年,她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3

2

千克穆

阳水蜜桃孝敬奶奶,她要付多少钱?

3、一个全音符4拍,一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是全音符的16

1

,一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是几拍?

4、《春》这首诗共有30个字,其中“春”字就占了全诗的52

,“春”字有多少个?

学生明确:“春”字个数=全诗字数×5

2

,解答后课件出示《春》的诗句,让学生美美

地读一读.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树绽春蕊,春雨伴春风. 春鸟弄春色,春人忙春耕.

设计意图:数学练习题枯燥单一,学生容易疲倦,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将数学与《品德与社会》、《语文》、《音乐》等学科融为一体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诸如,寓练习于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中,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学习数学,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的价值,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感受春天的美好.

3、语文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下课铃响了,一位学生发现自己只写了100字,他见事不妙,于是灵机一动,在文章最后一行写了“上述内容的4倍” .几天后,

作文发下来了,在成绩的位置上赫然出现“你的作文成绩为:100分的4

1

”请问:老师布

置的作文要写多少个字?该生的作文成绩是几分?后来他重写了,老师一看,比原来的好

十八倍,于是给他嘉奖,宣布最后成绩是第一次的5

18

,该生作文最后成绩是几多少?

要求学生先找一找单位“1”.

小结谈话: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实质是相同的.通常在倍数超过1时,说成几倍,在倍数不够1时说成几分之几.不过,超过1倍数时,也可

以把倍数说成几分之几,这个几分之几是假分数.如518.4倍,可以用分数表示1

4

,同学

们,归根结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想挑战吗?

小光看一本12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全书31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5

2

,两天一共看了

多少页?

附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

12个

43

12÷4×3=3×3=9(朵) 10朵的31

①10÷2=5(朵)

②10×31

=5(朵)

10朵的52

①10÷5×2=4(朵)

②10×5

2

=4(朵)

学情分析100例简短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分数的乘法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分数的乘法》是二期课改教材中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法的基础。但在学习这节内容前,教材中没有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内容作过详细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以便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再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观察、归纳得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公办中学的一个普通班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确定及其依据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结合这样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探寻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并利用法则进行分数乘法的运算,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小学六年级数学现状分析

学情分析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撰写学情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包括他们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困难,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得较好。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是否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是否有良好的笔记习惯等。再次,可以结合平时的作业、测验成绩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和需要加强的学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具体来说,可以分步骤进行:第一步,收集数据,可以通过平时的作业、测验、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步,分析数据,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三步,撰写分析报告,将上述分析结果整理成文字,形成系统的学情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第四步,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当然,撰写学情分析并不需要复杂的步骤和技巧,只要教师用心去观察、思考,就能写出有价值的分析报告。

以上就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学情分析的全部内容,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x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