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讲经典题目?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试讲的内容是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引入话题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非常有趣的几何世界,那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世界。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它是由六个矩形面构成的四面体;而正方体,则是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那么,小学数学试讲经典题目?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下是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试讲逐字稿分享:
试讲开始: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试讲的内容是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引入话题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非常有趣的几何世界,那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世界。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它是由六个矩形面构成的四面体;而正方体,则是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边长完全相同。”
二、引导思考
“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并尝试从边长和面的形状这两个角度进行区分。”
三、直观展示
“为了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不同尺寸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请大家轮流上来触摸、比较这些模型,感受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同时,我也会展示一些直观的图形,帮助大家加深对这两个几何体的理解。”
四、联系生活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常见的包装盒、骰子等,都是它们的实际应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试讲逐字稿分享如下:
一、开场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一个既熟悉又神奇的三维世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希望大家能跟随我的步伐,一起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二、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的目标是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它们的形状、面数、边长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大家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现在,请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你们在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你们的发现。”
动手操作:“接下来,我会分发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给大家。请大家仔细观察,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个面、多少条边、多少个顶点。然后,试着用尺子量一量,看看它们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四、直观教具辅助教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我为大家准备了图片和模型。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这是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是长方形的。
上海高校教师资格证考面试试讲题目可能涉及多个学科和内容,具体题目因考试时间和题库更新而异,以下是一些示例题目:
小学语文试讲题目:《小蝌蚪找妈妈》。这道题目要求考生能够展现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初中数学试讲题目:《勾股定理》。这道题目要求考生能够清晰地讲解勾股定理的概念、推导过程和应用,同时能够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数学定理。
高中英语试讲题目:《My First Day at High School》。这道题目要求考生能够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高中生活,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幼儿区域游戏试讲题目:《医院和超市》。这道题目要求考生能够设计并组织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游戏,通过模拟医院和超市等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社会角色和交通规则等生活常识。
此外,上海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还可能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等题型,这些题目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内容。
《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面试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小学数学
1.题目:《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次进位)》
(1)题目:《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次进位)》
(2)内容:(未明确)
(3)要求:①试讲不超过十分钟;②讲清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次进位的计算过程;③适当板书;④有交流和互动;
2.题目:《观察物体》
(1)题目:《观察物体》
(2)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同的。
(3)要求:①试讲不超过十分钟;②适当板书;③有交流和互动;
3.题目:《折线统计图》(出现3次)
(1)题目:《折线统计图》
(2)内容:(未明确)
(3)要求:①掌握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②培养统计观念,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方法;③适当板书;④试讲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4.题目:《面积》
(1)题目:《面积》
(2)内容:(未明确)
(3)要求:(未明确)①分清面积和周长的区别;②理解面积的含义;③适当板书;④试讲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5.题目:《连加》
(1)题目:《连加》
(2)内容:连加的含义,计算方法,计算顺序,正确口算10以内连加;
(3)要求:①讲明连加的计算方法;②让学生会十以内的连加;③适当板书;④试讲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6.题目:《11-20的认识》(出现多次)
(1)题目:《11-20的认识》
(2)内容:(未明确)
(3)要求:①引导学生熟悉掌握11-20个数,会数会写;②理解11-20的顺序;③试讲时间不超过十分钟;④适当板书;⑤初步认识数位、基本单位、组成、大小;
7.题目:《乘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出现两次)
(1)题目:《乘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
(2)内容:一、0✘5=?; 二、4道算式,末尾有0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竖式算法;
(3)要求:①适当板书;②可拿题本和备课纸;③试讲时间不超过十分钟;④体会0乘以任何数都为0的规律;⑤中间为0的竖式计算;
8.题目:《图形的运动(二)》(出现多次)
(1)题目:《图形的运动(二)》
(2)内容:对称轴
(3)要求:①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美;②认识轴对称图形;③找出对称轴;④跟学生之间有互动;
9.题目:《综合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0.题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1)题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2)内容:(未明确)
(3)要求:①根据题目要求写出教案;②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学会计算方法;③学会竖式计算;④学生探究讨论;
11.题目:《面积单位》(出现多次)
(1)题目:《面积单位》
(2)内容: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要求:①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②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③适当板书;④理解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12.题目:《分数除法》
(1)题目:
(2)内容:第一部分是小明和小红分别走路的图片,小明三分之二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六分之五小时走了十二分之五千米,问谁走的快,学生用画线段图来算;
(3)要求:①引导学生学会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理解数形结合;②快速、正确的进行分数除法计算;③掌握算理,理解分数除法法则;
14.题目:《分数四则运算》
(1)题目:《分数四则运算》
(2)内容: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简便运算;
(3)要求:①教会学生审题,养成仔细读题好习惯;②适当板书;③试讲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15.题目:《小数的进位加法》
(1)题目:《小数的进位加法》
(2)内容:(未明确)
(3)要求:(未明确)
16.题目:《看一看(2)》
17.题目:《圆锥的体积》
(1)题目:《圆锥的体积》
(2)内容:(未明确)
(3)要求:(未明确)
18.题目:《圆的周长》
(1)题目:《圆的周长》
(2)内容:第一部分是学生猜测怎么测量圆的周长?第二部分是学生通过测量各种圆的周长和直径,并求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来找关系;
(3)要求:①试讲时间为十分钟;②引导学生理解圆周率;③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计算圆的周长;④与学生适当互动;
19.题目:《连续进位的乘法法则》
(1)题目:《连续进位的乘法法则》
(2)内容:(未明确)
(3)要求:(未明确)
20.题目:《小数的意义》
(1)题目:《小数的意义》
(2)内容:(未明确)
(3)要求:(未明确)
21.题目:《平移》(苏教版)
(1)题目:《平移》
(2)内容:平移规律、平移特征;
(3)要求:①运用生活经验,学过的知识,探索平移的特征;②引导学生抓住几何图形关键点,在格子图里数一数平移格数,感受平移的特征;③适当板书;④试讲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22.题目:《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23.题目:《三角形的分类》
24.题目:《三角形的性质》
25.题目:《扇形统计图》
26.题目:《连加连减》
27.题目:《圆的面积》
28.题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
(1)题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
(2)内容:(未明确)
(3)要求:①试讲不超过10分钟;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④有交流互动;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试讲经典题目的全部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试讲逐字稿分享如下:一、开场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一个既熟悉又神奇的三维世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希望大家能跟随我的步伐,一起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二、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的目标是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它们的形状、面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