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小论文300字?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大是小,它们都以各种形式呈现。例如,我每天早上醒来,看到闹钟的小表盘是圆的,三根指针都汇聚在圆心。我的父亲佩戴的手表同样具有圆形的表盘。起床后,母亲叫我洗漱并享用早餐。我使用的杯子是圆形的,而杯口更是圆润。洗手液瓶也呈圆形,洗手池也是圆形的。我坐在圆形的餐桌旁享用妈妈为我煎好的荷包蛋,那么,四年级数学小论文300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数学小论文300字【一】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数学小论文300字【二】
快要过年了,妈妈准备买一盒巧克力送给亲戚。
数学小论文:年龄问题四年级300字
今天,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
画了图之后,我马上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可以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
解是:26-2=24(岁)
24÷(3-1)=12(岁)
12-2=10(年)
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
(26+10)÷(2+10)=36÷12=3
耶!我答对了。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
关于数学的小论文:
数学,是一门有趣而又很有学问的学科。生活中存在着无穷的数学故事,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游戏的宝塔。
记得,刘老师曾经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开始不是太明白,后来听刘老师讲过才知道其中的意思:就是说,四年中只有一个闰年,等到一百年的那年就不是闰年了,等到400年整的时候又是闰年。因为只有在用年除以四商是整数,没有余数的时候才是闰年。听了刘老师的讲解,我终于知道该怎么去推算平年闰年了。
还记得刘老师讲过的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明明等8人,明明和8人的问题,其中只有一个字的差别,等就表示8个人包括了明明自己。和呢,表示8个人加明明自己就是9个人了。我开始怎么都没有弄明白,后来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去想其中的意思,才终于明白过来。
在生活中,我们只要肯钻研,肯发现,我们就会明白很多的道理的。
今天,我在一本书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小明一共有10个气球,如果他一分钟放一个气球,那么放完这10个气球需要多少时间?”我决定考考我刚上四年级的妹妹,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很简单,10分钟。”我笑着纠正她:“不对,正确答案是9分钟。”妹妹好奇地问:“为什么呢?”我耐心地解释说:“因为每放一个气球就过去了1分钟,所以放完前9个气球需要9分钟,第10个气球在第10分钟放出来。”妹妹听后恍然大悟,说:“原来是这样,我被骗了!”
妈妈在一旁听着我们的对话,笑着说:“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比如爬楼梯、排队、坐座位等等。我来考考你吧!”她接着说:“妹妹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钟,那么她从一楼走到十五楼需要多少秒呢?”我认真地计算起来,拿出笔和纸,思考了一会儿后,我得出答案:“妹妹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那么她走到十五楼,也就是走了14层,14乘以9等于126秒。”
我把答案告诉妈妈,她微笑着赞扬说:“不错,你的思路很清晰,也很会思考!”
的确,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字。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比如,当我们爬楼梯时,可以思考从一层到另一层需要多少时间,如果再上几层,需要多长时间;排队时,可以观察排队的人数和速度,预测自己需要等待多久;坐座位时,可以计算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需要的时间。
人民币面额设置的奥秘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发现了一个关于人民币面额设置的有趣问题。
一、问题的发现
在超市的收银台,我注意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这让我感到很好奇,为什么人民币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这些面额呢?
二、问题的思考
我带着疑问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自己动脑筋想想。我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过了一会儿,我恍然大悟:只要有1元、2元、5元这三种面额,就可以随意组合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等金额;同样地,10元、20元、50元也可以组合成30元、40元、60元等。
三、问题的深入
但妈妈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进一步思考后回答:“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妈妈听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
四、生活的启示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小朋友们,不妨也试一试吧!
以上就是四年级数学小论文300字的全部内容,今天,我在一本书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小明一共有10个气球,如果他一分钟放一个气球,那么放完这10个气球需要多少时间?”我决定考考我刚上四年级的妹妹,她毫不犹豫地回“很简单,10分钟。”我笑着纠正她:“不对,正确答案是9分钟。”妹妹好奇地问:“为什么呢?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