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四年级

四年级数学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 四年级
  • 2025-07-11

四年级数学下?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公式包括:1. 长方形周长:周长 = (长 + 宽) × 2,表示为 C = (a + b) × 2。2. 正方形周长:周长 = 边长 × 4,表示为 C = 4a。3. 长方形面积:面积 = 长 × 宽,表示为 S = ab。4. 正方形面积:面积 = 边长 × 边长,表示为 S = a^2 或 S = a·a。那么,四年级数学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命题情况

本次小学四年级数学考试中,试卷定位较准确,命题基本上符合新课程新理念。整个试卷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融于试卷之中,注重了学科的整合依据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努力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思想,基本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又考查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内容全面,覆盖广泛。

我认为:“衡量一套试题优劣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试题是否涵盖了教材所有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否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次命题,采用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学习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体系。试卷容量大,覆盖面广,几乎涉及到本册教材的所有内容,从“观察物体”、“分数的认识”、“乘法”、“小数加减法”、“多边形”、“概率与统计”四个方面进行考查,共计七道大题,1-3大题考察了学生乘、除法计算及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等等;六大题考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 七大题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等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多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3篇

作为四年级数学教师,在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上,写好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也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篇1

在这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本人将本学期在教学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

本学期我依旧担任我校八年级89班和9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20_版)八年级下册,本册由第十六章开始,到第二十章结束,共五章。其中第十六章“分式”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均属代数部分,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和第十九章“四边形”均属几何部分,第二十章“数据分析”属于统计初步部分。

二、教学进展

按照学期初的学期工作计划,本人要在结束本学期的大纲安排内容之外完成一章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并且在本学期第十六周之前结束新课,第十七周开始进入复习备考阶段。尽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诸如学校有特殊情况需要做出人事上的临时调整或有上级要求需要被派遣人员外出培训学习等均设计本人参与,但这并未影响本人的教学工作,无论是教学进度还是教学任务,都能够按照计划开展并如期完成。

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24.6-3.98+5.4-6.02

解析:此题通过加法交换结合律,凑整再计算。步骤如下:

24.6-3.98+5.4-6.02 = (24.6+5.4)-(3.98+6.02) = 30-10 = 20

2. 27×17/26

解析:此题先用加法分配律,把27转换成(26+1),再利用乘法结合律,使得运算简便。

27×17/26 = (26+1)×17/26 = 26×17/26 + 1×17/26 = 17 + 17/26 = 17又17/26

3. 528-99

解析:利用凑整法和减法结合律计算,先利用凑整法把99变换为(100-1),再运用a-b-c=a-(b+c)来简便计算。

528-99 = 528-(100-1) = 528-100+1 = 428+1 = 429

4. 1.2×2.5+0.8×2.5

解析:运用提取公因数的方法,公式:ac+ab=a(b+c),提取公因数2.5,1.2和0.8相加正好凑整数,使得运算简便。

1.2×2.5+0.8×2.5 = (1.2+0.8)×2.5 = 2×2.5 = 5

5. 2.96×40

解析:此题先利用乘法分配律,把2.96×40转换成29.6×4,再利用乘法结合律来简便计算。

五年级数学上

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公式包括:

1. 长方形周长:周长 = (长 + 宽) × 2,表示为 C = (a + b) × 2。

2. 正方形周长:周长 = 边长 × 4,表示为 C = 4a。

3. 长方形面积:面积 = 长 × 宽,表示为 S = ab。

4. 正方形面积:面积 = 边长 × 边长,表示为 S = a^2 或 S = a·a。

5. 三角形面积:面积 = 底 × 高 ÷ 2,表示为 S = ah ÷ 2。

6. 平行四边形面积:面积 = 底 × 高,表示为 S = ah。

7. 梯形面积:面积 = (上底 + 下底) × 高 ÷ 2,表示为 S = (a + b)h ÷ 2。

8. 圆的周长:周长 = 圆周率 × 直径 或 周长 = 圆周率 × 半径 × 2,表示为 c = πd 或 c = 2πr。

9. 圆的面积:面积 = 圆周率 × 半径 × 半径,表示为 S = πr^2。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需要掌握的主要公式。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四年级作为小学的中高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关键的一年,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在这一年里,要做好学生复习的教导,我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以上就是四年级数学下的全部内容,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24.6-3.98+5.4-6.02 解析:此题通过加法交换结合律,凑整再计算。步骤如下:24.6-3.98+5.4-6.02 = (24.6+5.4)-(3.98+6.02) = 30-10 = 20 2. 27×17/26 解析:此题先用加法分配律,把27转换成(26+1),再利用乘法结合律,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