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课堂一年级?..那么,启智课堂一年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井沟小学袁淑华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正处于从幼儿园游戏型教学到课堂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孩子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一、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养成习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正常学习的保障。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各项纪律要求不明确,所以首先要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内容包括:课前准备、坐姿、发言、倾听、讨论、读写姿势、书写格式……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常常顾此失彼,或者转眼就忘。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耐心教育,力求做到“要求具体化、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对各项要求时时做到心中有数。如“上课”的常规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几步来具体训练:(1)课前要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把学习用品放在桌子左上角;(2)预备铃一响,立即进入教室,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候老师来上课;(3)上课时要坐端正,眼睛正视黑板或老师,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发言;(4)发言时要先举手,回答问题时要起立,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应认真倾听,不随便插话;(5)朗读时要双手拿书,眼睛看着书,声音响亮,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唱读;(6)写字做到“三个一”(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一拳,眼睛离课本一尺)。(7)书写要认真,写方正字。这样,通过具体指导,扎扎实实、有条不紊的训练,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随时提醒、督促,良好的课堂常规就会逐渐形成。二、运用多样方法,训练养成习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为了督促学生养成习惯,我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儿歌适时让学生诵读。如课堂常规歌谣:“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答问题声音响,别人讲认真听,争做守纪律的好学生。”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的行为得到有效地训练。“暗示”提醒。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利用特定的动作、手势、语言等各种“暗示法”启迪学生规范行为,如在恰当时机喊口令提示:师:一二三,生:快坐好;师:小眼睛,生:看黑板;师:谁坐好?,生:我坐好;还可以问:谁最棒?生:我最棒!这样学生能快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当学生行为表现有了进步时,或全班拍手鼓励,或在作业本上盖一朵大红花的奖章,随时语言表扬,示意学生你表现很棒,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心领神会,对规范学生行为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利用榜样示范,促进养成习惯低年级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反应方式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待人处事的方式、学习态度等。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如要培养学生书写认真工整的好习惯,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字的笔顺,要展示给学生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发现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在学生中树立榜样,采用多种激励方式给予表扬,从而以榜样带动全体,促进养成。如在课堂上要及时表扬一些上课专心听讲、书写认真、遵守纪律的学生,让其他学生在效仿过程中,逐步变为自觉行动。同时还可以根据孩子好胜心理,开展“夺星”活动,如每天评出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奖励一颗星,每星期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并把得星多的同学的照片贴在教室后面“小明星园地”上。这样,既能促进更多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又能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四、通过家校合力,强化养成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要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一致、有效的养成教育。比如:在学校里教师很重视读书、写字姿势的教育,家长在家里也应注意随时纠正孩子的不良姿势;对孩子作业中要求家长协助完成的任务,如检查背诵、听写、制作卡片等,家长也需要认真完成,培养孩子因为这对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直接的榜样作用。同时,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家校联系本》,记录当天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请家长根据记录本上的作业内容检查孩子的作业,并对完成情况进行“星” 级评定,如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得 “☆☆☆☆☆”;完成得一般的可得 “☆☆☆”;完成得较差的只得 “☆”,并要要求孩子重写作业。作业完成好的孩子教师在奖励一颗星。家长的日常督导,使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三者的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值,实现了家校无缝衔接,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声气相通,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结合日常教学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并与家长们积极配合,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课堂授课是识字教学的主要手段。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学好生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师思考,下面是本人授课过程的几点体会。
一、设置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按照新教材要求,先识记一定数量的字词,再学习拼音。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要克服这一难度,就必须注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快乐的识字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生字。
1、编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风”字,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 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我趁机教“手”字谜,编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字谜,小朋友猜对“手”字谜后,学习兴趣更大。再如,我教“雨”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在“手”字谜的启发下,很快编成“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的字谜等。经过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人”;“回”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2、编儿歌识字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如我叫“问”字,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3、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早)。“草—草头=?”(早)以次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 “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异同,对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称之为“姐妹字”。如:“蛙、哇、娃、洼”“请、清、情、晴”的字,找出了字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便容易多了,而且随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
二、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人教社新编的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形式多样,在连、涂、画、拼、摆等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识字,启迪心智。
1、读读背背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里学生熟悉的古诗,让他们自己自主学习,读读背背古诗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有丰富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如学生学习古诗《咏鹅》、《春晓》、《村居》这些内容,学生自主识字字,在背诵古诗时,学生能够把字读准确、读流利,正确地背诵。
2、认认涂涂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时,我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采用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姓氏,说说自己平常认识哪些字,展示识字成果,并交流自己的识字心得体会,最后结合园地的练习,让学生认一认,把认识的姓涂上颜色。这样做,能够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读读画画中自主识字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认偏旁,析字形进行识字,效果较好。如语文园地三的读读画画,把你认识的偏旁和相对应的字画上相同的颜色。实践证明,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兴趣盎然中完成学习语文、巩固基础知识的任务。
三、创设“游戏乐园”,巩固识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我认为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1、开火车(分小组进行)
其他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问:火车、火车从哪开?生:从我们这里开!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认字及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2、交生字朋友
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学生戴生字头饰,读出后,选择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教师也可以把生字发给若干名学生,请他们分别拿着生字找朋友(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学生读后交朋友。教师随机给予表扬、鼓励。
轻松的教学环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孩子们愉快地学习,加深所学知识印象,巩固识字教学效果
1、提高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
有的孩子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思考和写、算速度跟不上,学习感到吃力,到至不肯做作业,使教师和家长感到头痛。其实这不全是智力因素的影响,有的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没有学习自觉性的缘故。
2.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孩子肯定的目光。
我们随时都要给孩子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无论他们用什么样的途径去完成任务,不要总用怀疑的眼光看孩子。而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对我们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我们是否应当尊重他们的意见呢?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让(他她)独立思考,尽量少问饿不饿、吃不吃水果、有没有困难、要不要帮助之类的问题。如果孩子用高效率认真完成了任务,让他们放松一下。教会孩子踏踏实实地学、痛痛快快地玩,这也是一种生活教育。
3.要有理想的效果,必须抓住契机。
有些孩子人很机灵,但学习上不是懒懒散散,就是粗枝大叶,毛里毛糙,随随便便,成绩自然上不去。也许老师和家长苦口婆心地教育:“听课不要随随便便,作业不要毛毛糙糙,考试必须认认真真……”这些话说千遍,他们还是老样子。
对于这一现象,做老师和家长的不要急于求成,要在他们有困难,在作业、考试或生活中出现差错时,老师和家长再来说这话,从此之后,他们就会牢记你的话,改过自新,奋勇前进。因为小孩有时和大人一样,只有遭受了挫折,才会明白一些道理。
4、要有规矩,玉不琢不成器。
部分孩子单从学习成绩看,并不错,但从学习品质上看,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坚持性、挑战性。这样的孩子需要激发学习潜力,及早发现孩子学习上赶兴趣的点,从点入手,扩大到面。让孩子会越学兴趣越浓,兴趣越浓就越有劲头,也就赿有学习自觉性。
要和孩子定立规矩:课堂上的任务,课堂上完成;学校里的任务,学校里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今天完成;回家后,要先复习、再写作业、后预习;做不到的,家长可一同陪着自罚。隔天检查听课笔记和作业本,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不好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推迟完成任务,甚至帮孩子完成任务,你的这一举动,会给孩子放任、拖沓、甚至消极的暗示,会消弱孩子上进的动力和自信,强化孩子的问题弱点。
孩子在小学阶段要培养“认真、自觉”的学习态度,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好习惯对他一生受益匪浅,使孩子提高学习能力。
和他讲一些有趣和简浅易懂的小故事,然后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让他逐渐明白学习的好处,当然有时也要激起孩子主动学习的观念,比如这次考得好就带你去哪玩怎么的。当然不能常这样,适当用就好…再接着要培养孩子和父母谈心的习惯,这样能有助于适时了解孩子的状况…最后父母如果太忙不能经常陪伴子女,得多抽时间陪陪孩子们,工作事业比不上家庭温暖的。这个我深有感受…
一、进行常规训练
学前班教学相对来说,学生们比较轻松,比较自由,没有太多的约束力,而一旦上了一年级,课堂纪律就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听从老师的引导,保持安静,而这些都是低年级孩子难以做到的,因此在开学之初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常规训练。
2、进行儿歌强化。
铃声响,进课堂,课本铅笔放得好,
静等老师来上课,比比哪个坐得好。
上课小手放得好,小脚并并拢,
身子坐得正。眼睛仔细看,
耳朵专心听,说话先举手,
才是好学生,好学生。
3、进行一些口号应答训练。
当学生坐立不定时,老师发出口号:请你跟我这样坐,学生答:我跟老师这样坐。或师:123;生:坐端正。或师:谁坐好?;生:我坐好。学生一边应答,一边跟老师做坐好的姿势。
要求学生看黑板时,老师发出:小眼睛,学生答:看黑板或 师:抬头挺胸;生:看黑板.等。
要求学生保持安静时,师:小嘴巴 生:休息。
要求学生规范举手时,师:小树长在 生:桌子上
二、上课之初,尊重学生,表扬为主
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教师眼中是最好的,如在上课刚开始时,由于课间孩子们玩耍,刚上课时,他们的心还沉醉在课间游戏活动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可以进行简短的组织教学,我一般用激励性的语言:教师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现在我来看一看谁最专心听讲,有时根据情况运用善意的批评矫正学生的行为,比如说有的孩子很顽皮,一直就没坐好,这时我用暗示法说:同学们,看一看,×××同学今天坐得多端正呀!这时,孩子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
三、教学之中,灵活多变,以法制胜
大多数低年级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发现孩子们最多能认真听讲二十分钟,其实,学生转移注意力是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的,教师也不能违背科学规则。
以上就是启智课堂一年级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