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单元主要涵盖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认识直线、线段和角,认识平面图形,长度单位,角的度量,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观察物体。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如何绘制这六个方面的思维导图。1、认识直线、那么,四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中间有0时,这个0要参加运算。
2、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的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把这两个近似数相乘。
【补充知识点】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也就是估算的方法问题;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1、线
⑴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⑵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⑶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都是直的,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⑷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⑸平行线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平行于b,直线b也平行于a。
【性质】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平行线间垂直线段处处相等。
【画法】一合,二靠,三移,四画。
⑹垂线
【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性质】
过一点(直线上或直线外)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单元主要涵盖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认识直线、线段和角,认识平面图形,长度单位,角的度量,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观察物体。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如何绘制这六个方面的思维导图。
1、认识直线、线段和角:在认识直线、线段和角这部分,我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定义和特点,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思维导图核心要点: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延伸。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射线。
2、认识平面图形: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关键在于了解各种图形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思维导图核心要点:
圆形:没有角,没有边。
多边形:有边,有角。
扇形:圆形的一部分,有一条弧线和两条半径。
3、长度单位
掌握长度单位的定义和换算关系是学习四年级数学的重要一环。
思维导图核心要点:
米:100个厘米。
分米:10个厘米。
厘米:10毫米。
千米:1000米。
长度单位的换算规则:十进制度。
4、角的度量
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和换算关系同样重要。
思维导图核心要点:
度:角的度量单位。
换算关系:1度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
度量方法:用量角器。
5、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对于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学生需要了解其原理和特点,并掌握如何进行操作。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其实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
1、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个表示几个单位。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
4、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一格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补充【知识点】:初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信息,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
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知识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以上就是四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的全部内容,【补充知识点】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也就是估算的方法问题;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