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2.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那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小数乘小数------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积的近似数------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重点: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中出现的解题思路。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重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2、一个数除以小数------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商的近似数------重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商中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4、循环小数------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难点: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5、解决问题------重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一)------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二)------重点: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立体组合图形。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思维导图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画:
1,准备: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2,画出中心主题:在白纸中央画出一个矩形,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在这个矩形中写上第二单元的标题,例如"小数乘法"。
3,分支主题:在中心主题的下方,画出两个分支主题。例如,可以分别画出"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两个分支主题。
4,详细内容:在每个分支主题的下方,列出该主题下的具体内容。例如,"小数乘整数"下可以列出它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等,"小数乘小数"下可以列出它的意义、计算方法和一些规律等。
5,连接主题:用箭头或者线条将各个主题连接起来,使得思维导图形成一个整体。
6,完成绘制:检查思维导图的内容和结构,确保没有遗漏和错误。如果满意,则可以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
思维导图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习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乘法,希望你能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知识扩展: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组织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它通过将大脑中的思维过程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创新和灵感。以下是对思维导图的介绍。
【 #五年级#导语】整理了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一、小数乘整数 (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 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4.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5.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6.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7.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巧记位置】
表示位置有绝招
一组数据把它标
竖线为列横为行
列先行后不可调
一列一行一括号
逗号分隔标明了
在方格纸上,物体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切记】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汇总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C=(a+b)x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C=4a。
【 #课件#导语】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数学教学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一个数除以小数 】
J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J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J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u教学流程:
u引入:
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13.84.670.725
2、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怎样变化?
4、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5、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15150()
除数550500
商()()3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目标以及上节课学过的小数除法知识,独立自学,掌握要点。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
以上就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全部内容,2、四则运算(四则运算的意义与法则、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简易方程)。这节重点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全面概括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和计算能力,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