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五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小数乘小数时会使用竖式计算。1、数点对齐:精确计算的关键 将小数按位数对齐,使小数点在同一列上。通过按位数对齐,我们可以将参与计算的小数的小数点放在同一列上,以便更方便地进行计算。对齐小数点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准确地进行位数对应的相乘操作,从而得到正确的乘积。2、那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今天我讲解的是《小数乘小数》,这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小数》是基于学生对整数乘法、小数点移动规律及小数乘整数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这一章节既是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也是深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先决条件。
教材采用生活情境引入,如计算客厅面积或沙发占地面积,旨在让孩子们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法。
以冀教版教材为例,它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展开教学,首先进行估算与竖式计算的对比,然后动态展示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以直观方式解释两个因数扩大10倍后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缩小积的倍数来恢复原值,最后使用计算器验证结果。人教版教材则通过计算宣传栏玻璃的面积问题引入,之后呈现计算过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冀教版教材注重引导性和自主探究性,而人教版教材更侧重指导性和直接性。两者差异在于前者多安排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
基于学生对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和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掌握,本节课的目标为:
1. 结合实际情境,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规则,掌握简单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3 考点分析:
利用整数的乘法原理解决小数乘小数的算法,让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能力,高效快捷的计算小数的乘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小数,我们根据原则能不能计算一下下面的题目。
1、复习旧知:
师:根据15 × 12 = 180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5 × 1.2=?
1.5 × 12 =?
生:
15 × 1=18
1.5 × 10=18
师:
那么大家知道: 1.5x1.2=?
2、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下图中是一个课桌,我们能看图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①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
②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课桌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计算小课桌的面积吗?
生:
①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课桌的长和宽。
就是数乘数和被乘数各自有几位小数,然后把位数加起来,小数点就点在乘积的右起第几位前面。比如
1.15*1.12=1.2880,两个两位小数,2+2=4,小数点就点在右起第4位的2前面。
小数乘小数是小学五年级的。
知识点小数乘小数的一般方法:
1、先按整数乘法计算。
2、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若积的位数不足,用0补足;若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先点上小数点,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知道在确定积的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4、理解积与因数大小的关系。
5、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初步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小数乘以小数,结果看两个乘数的小数点后有几位小数,如果有两位小数,就在结果从后向前数两位的地方点小数点,如果有三位小数,就数三位点小数点比如1.1×1.1=1.211.11×1.1=1.221
以上就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的全部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