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四年级?实验过程:我拿来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量出其底面直径和高,然后将红薯完全浸没在水中,观察水位上升的高度。通过计算水位上升后圆柱体的体积增量,得出了红薯的体积。结论:红薯的体积为141.3立方厘米。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吃到了美味的红薯,更让我深刻理解了等积代换原理,并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肯动脑,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那么,数学论文四年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数学老师头疼。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1
一、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 让学生多“看一看”, 让学生多“做一做”, 让学生多“说一说”。 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
平安夜,我和妈妈一同前往商场购物。一进商场,发现这里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商品价格比平时便宜。妈妈问我:“商场现在搞活动,东西一定比平时便宜,咱们看看有没有需要购买的。”逛了一圈,我注意到一双鞋子标价318元。营业员告诉我,现在购买可以享受满166减61元的优惠。妈妈转头对我说:“平时不搞活动时,这种鞋打八折,现在算一算到底有没有便宜。”我心想,既然有活动,肯定比平时更便宜,还需要计算吗?妈妈让我算一下,我只好尝试计算。按照活动价,318元只能享受一次减61元的优惠,即318-61=257元。若按照平时价格打八折,计算得出318×80%=254.4元。计算结果显示,平时价格更便宜。于是,妈妈对营业员说还是按照平时的价格开票吧。
离开柜台后,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们平时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思考,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决策。例如,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我们可以判断出哪种购物方式更划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超市购物时,我们可以根据打折信息计算出实际支付的价格,从而选择最划算的商品。又如,在旅行时,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最经济的交通方式。
四年级数学论文的写作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结构:
一、确定论文主题
选择一个四年级学生能理解并感兴趣的主题,如“简便运算的技巧”、“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应用”等。
二、引言部分
简要介绍论文的主题和背景,可以是一个数学问题、现象或实际应用场景。
阐述研究该主题的目的和意义,比如提高数学运算效率、增强对数学的兴趣等。
三、正文部分
问题描述:
详细描述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或现象,如上述例子中的“25×125×32”的简便运算。
方法探讨:
介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或技巧,如拆分数字、利用乘法口诀等。
详细说明每一步的推理过程和计算步骤,确保四年级学生能理解。
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例子展示方法的应用,如上述例子中的详细计算过程。
强调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四、结论部分
总结研究发现,强调方法或技巧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或展望,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在四年级的奥数课上,老师讲解了“年龄问题”这一专题。课后,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让我们思考:三个兄弟各自收到了奶奶寄来的苹果,他们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等于他们三年前的岁数。三弟提出了一个交换苹果的建议,他要求两个哥哥留下一半苹果,而自己则分得另一半;然后,二哥也留下一半,把另一半分给大哥和三弟;最后,大哥也留下一半,把另一半分给二哥和三弟。最终,大家的苹果数都变成了相等的8个。
面对这道题,我苦思冥想了很久,终于在仔细研究了“年龄问题”和“逆推问题”的解题思路后,茅塞顿开,找到了答案。根据最终的结果向前推断,大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是16只,二哥和三弟各有4只;二哥在分出自己的苹果前有8只,大哥有14只,三弟有2只;三弟在分出苹果前有4只,二哥有7只,大哥有13只。最后,根据题目中的提示“每人收到的苹果个数是他们三年前的岁数”,再加上3,我们得出现在的年龄:三弟是7岁,二哥是10岁,大哥是16岁。
数学中的趣味确实很多,通过这样的思考题,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希望你们也能喜欢数学,享受解题的乐趣。
周末的一天,我和妈妈在一条小巷中散步,空气中弥漫着烤红薯的香气,我的肚子也跟着发出咕咕声。
“妈妈,我们买一个红薯吃吧。”我拉着妈妈的手,央求道。
“可以,但要先算出红薯的体积。”妈妈笑着说道。
回家后,我沉浸在算红薯体积的游戏中,拿起红薯就准备吃。
“哎呀,不是说好要算红薯的体积吗?不能说话不算数!”我惊讶地喊道。
“那是当然!”妈妈说,“你要先算出红薯的体积,才能吃!”
我翻开数学书查看,里面只有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红薯是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如何计算呢?
这时,我看到了桌上的一本《数学名人小故事》,我翻开它,饶有兴味地读起了第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讲阿基米德利用等积代换算出了金皇冠的真假。
我灵机一动,想道:我也可以用等积代换来求红薯的体积!
我拿来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往杯中加了10厘米的水,然后把红薯完全浸没在水中。
这时,杯中的水上升了。我又量了一下,现在的水是15厘米,也就是说,杯中的水上升了:15-10=5(厘米)。
按照等积代换,上升水的体积就是红薯的体积,由此,可以算出红薯的体积是:(6÷2)2×3.14×5=141.3(立方厘米)。
以上就是数学论文四年级的全部内容,我翻开数学书查看,里面只有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红薯是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如何计算呢?这时,我看到了桌上的一本《数学名人小故事》,我翻开它,饶有兴味地读起了第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讲阿基米德利用等积代换算出了金皇冠的真假。我灵机一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