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解方程?以下是六年级解方程的部分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练习 简单类型 题目:x 0.15x = 68答案:x = 80题目:x + x = 4答案:x = 2题目:70% + 20%的x = 3.6答案:x = 8式子计算 题目:x × = 13.4答案:x ≈ 1.34二、括号处理 题目:5x = 29答案:x = frac{29}{2},那么,六年级数学解方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方程形式
一般式
(a、b、c是实数,a≠0)
配方式
a(x+b/2a)^2=(b^2-4ac)/4a
两根式
a(x-x1)(x-x2)=0
公式法
x=(-b±√b^2-4ac)/2a求根公式
十字相乘法
x^2+(p+q)x+pq=(x+p)(x+q)
编辑本段解法
分解因式法
因式分解法又分“提公因式法”;而“公式法”(又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两种),另外还有“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法是通过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所得,因式分解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学期学完。
如
1.解方程:x^2+2x+1=0
解: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解得:(x+1)^2=0
解得:x1= x2=-1
2.解方程x(x+1)-2(x+1)=0
解:利用提公因式法解得:(x-2)(x+1)=0
即 x-2=0 或 x+1=0
∴ x1=2,x2=-1
3.解方程x²-4=0
解:(x+2)(x-2)=0
x+2=0或x-2=0
∴ x1=-2,x2= 2
十字相乘法公式:
x^2+(p+q)x+pq=(x+p)(x+q)
例:
1. ab+2b+a-b- 2
=ab+a+b^2-b-2
=a(b+1)+(b-2)(b+1)
=(b+1)(a+b-2)
公式法
(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首先要通过Δ=b^2-4ac的根的判别式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有几个根
1.当Δ=b^2-4ac<0时 x无实数根(初中)
2.当Δ=b^2-4ac=0时 x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 即x1=x2
3.当Δ=b^2-4ac>0时 x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数根
当判断完成后,若方程有根可根属于2、3两种情况方程有根则可根据公式:x={-b±√(b^2-4ac)}/2a
来求得方程的根
配方法
(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
如:解方程:x^2+2x-3=0
解:把常数项移项得:x^2+2x=3
等式两边同时加1(构成完全平方式)得:x^2+2x+1=4
因式分解得:(x+1)^2=4
解得:x1=-3,x2=1
用配方法的小口诀:
二次系数化为一
常数要往右边移
一次系数一半方
两边加上最相当
开方法
(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如:x^2-24=1
解:x^2=25
x=±5
∴x1=5 x2=-5
均值代换法
(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同时除以a,得到x^2+bx/a+c/a=0
设x1=-b/(2a)+m,x2=-b/(2a)-m (m≥0)
根据x1·x2=c/a
求得m。
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试题及解答如下:
试题:设一个长方体的高为$x$ cm,其底面积为$10 times 8$平方厘米,体积等于一个圆柱体的体积的三分之一,该圆柱体的底面积为$251.2$平方厘米,高为$30$ cm。求长方体的高$x$。
解答:1. 根据题意建立方程:圆柱体的体积为:$251.2 times 30$。长方体的体积为:$10 times 8 times x$。根据题意,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所以方程为:$251.2 times 30 times frac{1}{3} = 10 times 8 times x$。
化简方程:
$251.2 times 10 = 80x$。
进一步化简得:$2512 = 80x$。
解方程求$x$:
$x = frac{2512}{80}$。
计算得:$x = 31.4$。
所以,长方体的高$x$为$31.4$ cm。
您好,寒樱暖暖为你解答:
左:
0.3X÷0.3=12.3÷0.3
X=41
中:
(1+40%)X=56
1.4x÷1.4=56÷1.4
X=40
右:
(1-73%)X=32.4
0.27X÷0.27=32.4÷0.27
X=120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
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或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
你的采纳,
是我前进的动力!
如有不明白,
可以追问,直到完成弄懂此题!
六年级解方程数学题50道:
(1)2x+8=16 (2)x/5=10 (3)x+7x=8 (4)9x-3x=6 (5)6x-8=4 (6)5x+x=9 (7)x-8=6x (8)4/5x=20 (9)2x-6=12 (10)7x+7=14 (11)6x-6=0 (12)5x+6=11 (13)2x-8=10 (14)1/2x-8=4 (15)x-5/6=7 (16)3x+7=28 (17)3x-7=26 (18)9x-x=16 (19)24x+x=50 (20)6/7x-8=4 (30)3x-8=30 ( 31)6x+6=12 (32)3x-3=1 (33)5x-3x=4 (34)2x+16=19 (35)5x+8=19 (36)14-6x=8 (37)15+6x=27 (38)5-8x=4 (39)7x+8=15 (40)9-2x=1 ( 41)4+5x=9 (42)10-x=8 (43)8x+9=17 (44)9+6x=14 (45)x+9x=4+7 (46)2x+9=17 (47)8-4x=6 (48)6x-7=12 (49)7x-9=8 (50)x-56=1
解方程,去分母,乘以最小公倍数,分子加上小括号,有括号要去掉,正负变化忘不了,去括号要看符号,如果前面是负号,括号里面全变号,移项变号很重要,正负变化要记牢,同类项,要合并,系数化1就完成。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首要是去分母,即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其次,去括号规则需注意,括号前是"+"时,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不变;若括号前是"-",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均需改变。接下来,移项规则不可忽视,即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从而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就是移项。
合并同类项时,应利用乘法分配律,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指数保持不变。通过合并同类项,可将一元一次方程式化为最简单的形式:ax=b(a≠0)。最后一步,系数化为1,若方程经过恒等变形后最终成为ax=b型(a≠1且a≠0),那么过程ax=b→x=b/a即为系数化为1。这是解方程的一个通用步骤,即解方程的最后一个步骤,即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项的系数,最后得到x=a的形式。
在解方程时,每一步骤都至关重要,只有准确无误地执行每一步骤,才能得到正确的解。
以上就是六年级数学解方程的全部内容,您好,寒樱暖暖为你解左:0.3X÷0.3=12.3÷0.3 X=41 中:(1+40%)X=56 1.4x÷1.4=56÷1.4 X=40 右:(1-73%)X=32.4 0.27X÷0.27=32.4÷0.27 X=120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或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你的采纳,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