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 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平方千米(km2)。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学习从来无捷径。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
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平方千米(km2)。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2)换算方法:
○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总结了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突显新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重措施的实用性,使教材具备创新、实用和开放的特点。
教材涵盖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内容。重点在于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的学习。
在数与计算方面,教材深入讲解小数的概念,以及小数的加减法,为学生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学生将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进一步掌握小数知识。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学生将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的学习。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生将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学生将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万以上数的读法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都是是计数单位
3、数位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位为一级。
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个级表示多少个“一”;
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4、十进制计数法:
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的法则:
(1)、读数的时候我们先把这个数按四位一级分级。
(2)、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
(3)、读亿级或万级时,先按个级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4)、每一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
6、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1)把数分级
(2)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每份数 × 份数 = 总数
总数 ÷ 每份数 = 份数
总数 ÷ 份数 = 每份数
1倍数 × 倍数 = 几倍数
几倍数 ÷ 1倍数 = 倍数
几倍数 ÷ 倍数 = 1倍数
速度 × 时间 = 路程
路程 ÷ 速度 = 时间
路程 ÷ 时间 = 速度
单价 × 数量 = 总价
总价 ÷ 单价 = 数量
总价 ÷ 数量 = 单价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 工作时间 = 工作效率
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 减数 = 差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差 + 减数 = 被减数
因数 × 因数 = 积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 ÷ 除数 = 商
被除数 ÷ 商 = 除数
商 × 除数 = 被除数
正方形:
周长 = 边长 × 4
面积 = 边长 × 边长
正方体:
表面积 = 棱长 × 棱长 × 6
体积 = 棱长 × 棱长 × 棱长
长方形:
周长 = (长 + 宽) × 2
面积 = 长 × 宽
长方体:
表面积 = (长 × 宽 + 长 × 高 + 宽 × 高) × 2
体积 = 长 × 宽 × 高
三角形:
面积 = 底 × 高 ÷ 2
高 = 面积 × 2 ÷ 底
底 = 面积 × 2 ÷ 高
平行四边形:
面积 = 底 × 高
梯形:
面积 = (上底 + 下底) × 高 ÷ 2
圆形:
周长 = 直径 × π = 2 × π × 半径
面积 = 半径 × 半径 × π
圆柱体:
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表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积 × 2
体积 = 底面积 × 高
体积 = 侧面积 ÷ 2 × 半径
圆锥体:
体积 = 底面积 × 高 ÷ 3
【 #四年级#导语】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的教学内容有: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用量角器量角、角的分类、画角等。下面是 考 网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知识点
1.直线、射线、角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如下图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4.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把半圆平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度。记做1°,角大小的测量借助量角器,如下图。
测量方法:
量角注意两对齐:
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
做到两对齐后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线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看刻度要分清内外圈。
以上就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的全部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总结了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突显新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重措施的实用性,使教材具备创新、实用和开放的特点。教材涵盖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