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以此类推,直到一亿。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等都是计数单位。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按个级的数来读,并在后面加上“万”字。个级上全是零,这些零不读,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那么,四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学方程了吗?
解:设可维持X天。
1/12/10=1/(12+3)/X
1/120=1/15X
两边都乘以120
1=8/X
解得8=X
答:老师准备的这些费用可维持8天.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以此类推,直到一亿。
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等都是计数单位。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按个级的数来读,并在后面加上“万”字。
个级上全是零,这些零不读,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1个“零”。
写数: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写个级的数。
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
用“万”或“亿”作单位: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
用计算器算:电子计算机一般由电源及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组成。
加减法的关系: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计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除数=被减数-差。
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加法分配律:a-b-c=a-(b+c)。
第四单元:角
黑板的一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顶点。
1、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9和128和1113和2627和1820和2416和4
311394 4
2、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7和610和6
72 42 30
3、有一包糖果,不论是分给8个人,还是分给10个人,都正好分完。
(1)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粒? 40
(2)如果分给8个人或10个人都还剩2粒,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粒? 42
4、(1)一个数的因数最大是36,这个数是( 36 ),它的因数有(1 2 3 6 9 12 18 36 。
(2)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16,这个数是( 16 ),写出它的三个倍数:(16 32 48 )。
(3)如果整数a除以整数b,商是8,且没有余数,那么a与b第最大公因数是( 8 或者b ),最小公倍数是( a)。
(4)写出公因数只有1第两个一位数:(3)和(5)。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15 )。
5、在每组数后面的【】里填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里填上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9和7【63 】( 1 ) 7和35【 35】(7) 16和24【 48】(8)
14和21【42】(7 ) 20和30【60】( 10) 15和60【 60】(15 )
6、写出下面各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在一个超市,小明购买了113件商品,每件商品的价格是9元,共计花费了117元。同时,他还买了30件水果,每件水果的价格是4元,总计花费120元。由此可以计算出,水果比商品便宜了3元。
另外,小明还购买了13件文具,每件文具的价格同样是9元,总共花费117元。而他另外购买了23件零食,每件零食的价格是4元,总共花费92元。由此可以看出,文具比零食贵了25元。
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不同商品的价格差异很大,消费者在购物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
在超市购物时,小明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价格差异。例如,他买了113件商品,每件商品的价格是9元,总共花费117元。此外,他还买了30件水果,每件水果的价格是4元,总计花费120元。由此可以得出,水果比商品便宜了3元。
另外,小明还购买了13件文具,每件文具的价格同样是9元,总共花费117元。而他另外购买了23件零食,每件零食的价格是4元,总共花费92元。因此,文具比零食贵了25元。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消费者在购物时需要对不同商品的价格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3、读一读,再写一写
(1)正常人的心脏一年要跳约四千二百万次。()
——————
(2)地球赤道周长是四千零七万五千七百米。()
—————————
(3)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二十九万九千八百千米。()
以上就是四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的全部内容,解:设可维持X天。1/12/10=1/(12+3)/X 1/120=1/15X 两边都乘以120 1=8/X 解得8=X 老师准备的这些费用可维持8天.是不是还没学方程?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