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好帮手六年级答案?花 潮(节选) 大家一口气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后山一条大路,两旁都是海棠。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有风,花在动;无风,那么,暑期好帮手六年级答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qín jiàn shà shí mòshēng là zhú
()( )()( )
二、下面每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 )(2分)
A、 忧豫不决囫囵吞枣连锦不断昂首挺胸
B、 津津乐道别俱一格德高忘重望而生畏
C、 耀武扬威气势汹汹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D、 心惊肉跳自私自利庞然大物形色勿勿
三、下列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一切困难都难不到我.
B、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C、在抗洪抢险斗争中,许多先进人物的事迹令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四、填字组词,选择恰当的填入括号中.(8分)
余音绕( ) 妙( )生花引人入() 美不胜()
( )俗共赏 独具()心 脍( )人口巧( )天工
1、这位作者真是,写出的文章情节,内容.
2、音乐会上,既有的流行音乐,也有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 ,令人回味无穷.
3、这些木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 、 .
五、先用“静”字组词,然后填在括号里,注意不能重复哦.(4分)
1、明朗的月光照着古朴的小镇,让这里的夜色显得分外的().
2、照片上的她显得纯美又().
3、请你()下来,再想点办法.
4、一天晚上,他在()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改为感叹句)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七、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2分)
1、“高山流水”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是知心朋友,也可以指某处的风景迷人.( )
2、达·芬奇用他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成为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
3、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他断绝琴弦是为了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
4、《月光曲》一文主要写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的意境及内容.()
八、根据情境写话.(4分)
1、你和同学一起去看绝技表演,中途看见一个小女孩表演时有些失误,你的同学在喝倒彩,这时,你会说:
.
2、伯牙绝弦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句诗 ,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月光曲》片段,回答问题.(15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dántàn)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chúnshún)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lǒulǚ)一缕轻纱似(sìshì)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juánjuǎn)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xiōngxōng)涌的大海.
1、划掉( )里错误的注音.(3分)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清幽() 霎时间() 恬静()
3、为什么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完了一曲,又弹一曲?(2分)
4、请认真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实在事物的句子;再用“”画出这段话中由实在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4分)
5、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贝多芬创造的这支曲子叫《》,曲调的感情是那么的徐缓、抒情而又高亢激昂.请你用几句话赞美一下贝多芬,相信你能行!开始吧!(3分)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我父亲被称为一代漫画大师,在艺术上,他早已有很高造诣.他的漫画往往寥寥几笔,就能令人物栩栩如生.尽管如此,但他精益求精,还是坚持不懈,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父亲作画哪怕有一点小缺点,例如图章的位置不对,稍微影响画面的平衡,他宁可重新画过.我常趁他不见,偷偷地把这些十分宝贵的“废画”从纸篓里拣出来(收藏、保藏、珍藏)着,久而久之,竟也藏了不少.
那时我家住在嘉兴.有一天父亲带我到烟雨楼去玩.当我剥吃南湖菱的时候,忽然听到邻座有几位游客谈到父亲的名字.我正要说话,父亲立刻示意我不要作声,而他却聚精会神地去“偷听”他们的议论.其中有人说:“丰子恺画的人真怪,有的没有五官,有的脸上只有两条横线,这难道是时髦吗?”其实这叫做“意到笔不到”,可以更含蓄,更(耐人寻味、意义深长),更给人以遐想的余地,但是父亲还是(采纳、听取)了茶客的意见,从此在人物的刻画上下更大的功夫,注意通过生动的姿态表达没有五官的面部表情.
1、在文中括号内用“ ”选择恰当的词语.(3分)
2、第三段中加点的“这”指的是
(2分)
3、选择恰当成语的序号概括段意.(3分)
第二段:第三段:
A.兢兢业业 B.严于律己 C. 一丝不苟D. 大智若愚
E.虚怀若谷
4、下面是一段漏掉的文字,应该补在第 段和第段之间.(2分)
父亲还喜欢听取批评意见,在他的“画师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赞美的话不足道,批评的话才可贵.”
5、在文中找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的成语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6、从文章的父亲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写(3分)
三、作文(35分)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让我们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题目:我学会了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书法、舞蹈、画画、拉琴……)
(2) 选具体事例写出你学习的感受.
(3)重点突出、要写出真情实感.
习题虽然都有答案,但是都是在自己完全答完题之后对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不是对着答案抄袭的,那样效果不是很好,多看书
26页
1、(1)24(2)9(3)5分之1
2、(1)16分之1(2)13(3)9分之5
3、(1)45kg(2)2412小时
27页
1、(1)12(2)21分之5(3)21分之12(4)4(5)32分之3(6)、9分之8(7)6分之1(8)10分之1
2、30分钟27千米,一小时54千米
3、5分之3吨
4、(1)4分之1(2)17(3)66分之7
5、12棵
6、(1)45本(2)36本
7、(1)9(2)52分之62(3)8分之3(4)5分之1(5)12分之23(6)102分之1 吧(7)16分之7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
舞台一:考验基本功
1、词语传真。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写拼音。
bì( )益 真dì( ) 穿suō( ) 跌dàng( )
广mào( )蓦( )地 猝( )然 霎( )眼
帷( )幕
2、生活感悟。从语境的恰当和语意的连贯来看,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短语是( )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 ----,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 ----,我便-------。我提醒自己,不要望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 ----。
①所要到的地方 ②能应付一切
③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 ④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3、名人评价。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
A. 曹操、曹丕、曹植 B. 班彪、班固、班超
C. 苏洵、苏轼、苏辙 D. 杜甫、杜牧、杜荀鹤
4. 名著链接。“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封神演义》D.《三国演义》
5.以下对联写的人物依次是:
①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以上就是暑期好帮手六年级答案的全部内容,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qín jiàn shà shí mò shēng là zhú ( ) ( ) ( ) ( )二、下面每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 )(2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