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一年级

于永正一年级教学实录,名师课堂实录

  • 一年级
  • 2023-10-25

于永正一年级教学实录?于永正老师倡导“悟读语文”,创立“悟读教学法”他坚持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逐步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那么,于永正一年级教学实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灰雀教学实录窦桂梅

这本书买了很久,或许是班主任工作做的太久,总是心浮气躁的拿起又放下,断断续续,又或许是追求简单明了,而一再错过去品读这本书的机会。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决心让自己静下来,耐心的品读完于老师的精彩分享。

人生留痕 ——写在前面话陪兄

一、于老师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画家,追逐梦想废寝忘食。青年时爱上了阅读便苦思冥想的写作。中途虽有不如意课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最有趣的莫过于这句话“写,让我变成了一条猎狗,瞪大眼睛看世界,张开鼻孔嗅四周,竖起耳朵听动静。干什么呀?搜寻生活中的真、善、美呀!”这些观察所得单靠记忆是无法长久的。只有写出来才能长久留存。

二、好文章是做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工作做好,课上好,才能有思考,才会有感受。本书就是于老师的教育实录,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三、这套文集的三个内容:1、对教育的时间与感悟;2、对语文教学的时间与感悟;3、忆师友岩带与对人生的感悟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他的“封笔”之作。

四、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1、写的东西,对读者有好处,要传递“正能量”。2、考虑别人能否读懂。3、摆正自己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五、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一章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注重语文的人文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梦想。

余映潮教学实录

一、理解文言文主旨

1.继续交流从何体现杨修很聪明。

师:聪明的人耳朵都灵,都会听,你们要会听啊!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他的聪明表现在哪里?

师:思考(手势:转动)他的聪明还表现在哪里?(走到右边一组)这边有举手的啊,快速走到举手的学生旁边,边走边说。

师:走快点啊,赶紧打击过来

生:他也学着孔君平的姓,编出了一个孔雀。

生:嗯,好嘛,你拿我的姓开玩笑,我也拿你的姓开玩笑,孔君平姓孔(板书:孔君平)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啊同学们?

生:孔雀

师板书孔雀

师:由孔君平想到了孔雀,想得多快呀,脑子准转的多快呀,你看,聪明不聪明?你拿着我的姓开玩笑,我拿着你的姓开玩笑,这叫什么来着?

师发现生举手,迅速走过去

师:这叫什么?大声说

生1:这叫以牙还牙

师:还没到那个程度,他们打起来,你咬我一口,我咬你一口,还没到那个程度,还有一个更准确的词叫什么来着

生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师:掌声送给他,这叫学问啊,这叫会用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用我的姓开玩笑,我用你的姓开玩笑,这叫会听,会说,这就是他的聪明。

师:哎呀,同学们,我可真佩服你们,我在备课的时候就想他聪明在哪里,会听会说,你们也是这样理解的,了不起啊,给自己鼓鼓掌吧,只要肯动脑筋。

名师课堂实录

于永正老师倡导“悟读语文”,创立“悟读教学法”他坚持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逐步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独具特色的“五重”教学理念,抓住“文贵自得”、“读中有悟”的特点,指导学生以读为核心,创造性地把读和述、唱、画、演比、问、思、写等方式进行聚合交叉。

王崧舟老师则倡导和追求“诗意语文”。他认为,“让儿童诗意的栖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为此,他长期探索追求的“精致大气”的诗意语文的理想课堂境界,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栖居。

我们先来看看两位老师执教的荷花的导入部分,教学中于老师介绍了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淅流畅,平实淡雅,写景状物细致优美,耐人寻味。然后说:“《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们要能读出他的‘美味’来”。这给阅读教学下了一个总的要求,也给接下来的读书要读出“味”来的悟读教学做好了铺垫。看似平常,实则耐人寻味,信手沾来却出人意料,精心设计又不刻意追求。而王崧舟老师则以“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作为进入教学环节的契机进入一场诗意之旅。

于永正经典教学实录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感悟如下:

于老师是特级教师,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时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虽从未和于老师谋面,但真的觉得冥冥之中和他的缘分很深。

于老师毕业于徐州师范学校,我的母校也在徐州。大学期间曾参加过一项活动,搜集并了解了于老师的一些信息和资料,那时候还没有步入工作岗位,但依然津津有味地看他的教学实录。

他的课堂就像李伯棠教授评价的那样:“寓庄于谐,妙趣横生,教得轻盈,学得愉快。”读他的教学实录,让我看到了语文的趣与雅,同时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心存期待。

如今一眨眼,我也工作两三年了,再看于老师的书,内心五味杂陈,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有值得骄傲的进步,于老师一生践行“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坦诚”,今天我也用近乎大白话的语言写一写我的阅读感想。

一、以人为镜,学无止境

于老师的座右铭是:“以人为镜”,如果以他为镜,映照出来的是“学无止境”,除却特级教师的身份,他还酷爱京剧、写得一手好字、简比画更是信手拈来;

虽然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像语文教学那样,成为小语界的一面旗帜,但他一直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以极大的好奇心探索着世间万物。

读这本书,我们能看到多才多艺的于老师,也会时不时反省身为一名教师,我们有没有汲取生活的养分,不断为教学储备养料。

于永正燕子教学实录

[过程勾勒]一、板书象形字“燕”,引导学生围绕燕子自己的见闻和感觉,唱《小燕子》;引导学生逐段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正确读连贯。 二、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先逐句朗读。体会燕子羽毛、翅膀、尾巴的样子和特点,重点理解“翼尖、剪尾”;然后归纳燕子的外形特点,练习背诵。

三、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围绕“你仿佛看到什么?谁能从文字中读出画儿来?”引导学生朗读交流,重点理解“赶集”;配乐朗读,转化成诗歌形式,要求读出诗情画意。

四、指导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浮现当时的情景,边读边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

五、配乐范读郑振铎《海燕》中的片段,感受乡愁。

[片段回放]

师:小时候,奶奶告诉我,这春天,是小燕子的尾巴剪出来的!小燕子来了,春天也就来了,儿歌不是这么说的吗?小燕子,穿花衣――(师生共诵)小燕子从南方飞来,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呢?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能从文字中读出画儿来?

生:我看见青的草,黄色的嫩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生:我看到花草生机勃勃。

生:花儿、草儿的颜色很鲜艳,它们都长出来了,很漂亮!

生: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以上就是于永正一年级教学实录的全部内容,于老师的作文课,总会先给学生一种运用的需要,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学习,比知晓了学习目标后而学习更主动,效果也就更好。难怪于老师的课那么受孩子欢迎,归根结底是他先读懂了孩子们啊!于老师的教学艺术是求真求实的艺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