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四年级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参

  • 四年级
  • 2023-09-1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1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练习十五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那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三单元数学四年级试卷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课28-29页

【教材简析】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在生产和生首颂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教材安排的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获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发现斜面与地面胡芹歼成怎样的角度时,圆柱形物体可以滚得远一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将圆柱形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滚一滚,比较什么角度下滚得最远,来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哪种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交流等活动,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教学难点] 如何使实验更精确,并对实验的结果及时总结、归纳.

[教具学具] 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一个人怎样把一头大象运到卡车上?

认可学生各种有创意的回答,认识到用搭斜坡的方法省钱又省力!

教师引入: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出示情境图:怎样把油桶从卡车上搬下来?怎样把砍伐的木头从山上运下来?(通过讨论后得出:利用斜坡省力又经济,工人叔叔们平时就是这样做的!)

引导观察:这些可以滚动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进一步思考:物体从斜坡上滚下来,滚动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自由猜测: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斜坡与地面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 斜坡的长度……

教师小结,引入新课: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选其中的一个方面来研究: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呢?(课件出示)(板书课题:怎样滚得远)

[设计说明:斜面在生活中运用得较广泛,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推测圆柱体物体滚动的距离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只有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得出的数据才有比较的意义,本节课只研究其中一个方面,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

二、合作实验,探求结论

1、猜想

教师提问:你认为斜坡的角度大一些滚得远,还是小一些滚得远呢?(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课件出示:现在有30度、45度、60度三个不同的斜坡,它们是用同样的木板搭成.现把同样的物体从这三个斜坡上滚下来,你认为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得裤冲最远?(教师让学生先猜想,再这样猜想的理由)

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如何验证?(揭示做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好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2、实验

(1) 实验步骤(看课本图片)

教师提问: 你能做这样的实验需要那些步骤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清第一步是干什么?接着又干什么?

教师总结:这些步骤可以概括:搭一搭、滚一滚、量一量

一共需要几个人做实验?怎么分配任务?(看小组实验照片)

2人搭木板,1人滚,2人测量,1人记录

(2) 操作示范

为了更好的指导大家实验,老师示范一下30度斜坡的实验过程,由于场地不够,后面的同学看不清,请看老师实验的实况录像.(播放课件)

实验操作需要科学和严谨,否则,实验的结果将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认为有那些细节需要注意?(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搭:斜面平稳、角度调准)

(滚:轻放顶端、自由下滑)

(量:底端测量、拉成直线)

45度和60度的实验也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许多圆柱形物体.今天,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我们同一组的同学采用同一种物体做实验.实验中还会出现许多意外的状况,各小组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勇于解决问题,一定要使实验的结果真实、可信.

到底哪种度数的斜坡滚得远,这个谜底由大家来揭开吧!

(3)各小组学生分别做30度、45度和60度角的斜坡实验

有了刚才的实验指导,这次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实验,老师观察指导,对个别有困难的组员给予及时帮助.

3、结论

(1)小组汇报:

同一坡度,每次测量的数据一样吗?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在小组取得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通过比较、分析,获得结论,感受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的合理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圆柱形物体从上面滚下来的距离最远.

(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3)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研究了三种度数的斜面,得出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斜坡,有没有比45度斜坡滚得更远的呢,我们还需进一步研究.局限于试验场地和实验次数,我们只能得出斜坡大约是45度时,物体滚动得较远.

我们想知道到底多少度才能使物体滚得最远的呢?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研究?(30—45,45—60)

课后请对其它角度的斜坡进行实验,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设计说明:提供三种角度的斜坡,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动得更远,先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再引导他们想办法验证猜想.课堂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202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书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是小学自然科学的课本中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升禅茄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二、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四年级数学算数100题

国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表格式教案,共77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请到“飞翔教学资源网”下 载

第一单元: 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1—2。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2、 结合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学会进行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3、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4、 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难点: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出示情境图

探索口算方法

教学例题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怎么列式?

60÷20

组织探索口算方法

独立探索袜派 交流

全班交流口算

口述思路

师:对于这些口算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口答说理由

P2的第1题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

独立完成

探索笔算方法

这些题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除数是整十数

这类题还可以怎么算?

在自备本上独立尝试

师巡视,慎友并指名板演。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逐字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程教案5篇

教学设计是一门运用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程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程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学生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教学

四年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一)复习亿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填空。

(1) 820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它与720101的位数 ( ) (相同或不相同)。

(2) 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3) 34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1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练习十五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数对确腊局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

1、第2题。

这道题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行观察和分析。

以上就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和方法。 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学生学得生动、扎实。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 观潮 【学习目标】 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