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 > 四年级

小学4年级数学小论文,数学小论文格式

  • 四年级
  • 2024-12-19

小学4年级数学小论文?今天,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个数学小问题:“小明一共有10个气球,如果一分钟放一个气球,他放10个气球一共用了几分钟?”我故意考考妹妹,刚上四年级的妹妹不假思索地说:“这个简单,10分钟呗。”我大笑一声,喊到:“错!” “嗯?为什么呢?”我耐心地解释着:“答案是9分钟,那么,小学4年级数学小论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写一篇生活中的数学小论文

http://zhidao.baidu.com/q?word=%CB%C4%C4%EA%BC%B6%CA%FD%D1%A7%C2%DB%CE%C4&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这么写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数学是学生整个数学生涯的起步阶段,对于这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而言,这个起始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四年级在这个起始阶段中又属于至关重要的一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一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浅谈》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整个数学生涯的起步阶段,对于这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而言,这个起始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四年级在这个起始阶段中又属于至关重要的一步,作为小学四年级老师,“任重而道远”,必须要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呕心沥血,寻找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采取策略,打造一个全新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发挥课堂教学的意义,才能帮助每个学生学好数学,成长成才。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 数学 教学方法 浅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157-01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然说还是孩子,但是也算是大孩子了,肯定不再像一、二年级那样什么都不懂,但是当然也没有初中生那般懂事。这时,老师作为孩子们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就应该要发挥这种指明灯的作用,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找寻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起到帮助作用。小学四年级数学,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而且它又不同于语文,不是仅靠记忆力就能学好的,它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足够的耐心,还要有百分百的热情,愿意主动去学,只有做到了这些,学生才能学好数学。

数学论文怎么写

数学小论文:年龄问题四年级300字

今天,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

画了图之后,我马上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可以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

解是:26-2=24(岁)

24÷(3-1)=12(岁)

12-2=10(年)

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

(26+10)÷(2+10)=36÷12=3

耶!我答对了。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

数学小论文450字左右

学会观察用心发现

我和张凌志放学后就一起回家了。正好在我们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很多电线杆子,就叫张凌志看,他看着看着,突然眼睛一亮,说:“不然我考你一道题目,好吗?”我开心地说:“我很乐意呀!”

张凌志说:“我们从这里往前走,这里一共有36根电线杆,每两个电线杆中间相隔12米,你能算出从第一个电线杆到最后一根的距离的多少米啊?”我拿起笔纸来算了一算,对张凌志说:“可以用36乘以12等于432米。”可张凌志说:“难道第一根柱子也是相隔12米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第一个没有间隔,正确的式子是35乘以12等于420米。张凌志说:“是的,你是怎么想的呢?”我说:“有36个电线杆,就会有35个间隔,每个间隔12米,就应该用相隔数量乘以相隔的米数就等于总长度。而相隔的数量是35根,相隔的米数是12米,所以就有上面的式子了。”

张凌志对我说:“看来你的数学很好哦。”之后,我和张凌志就一起回各自的家了。

用心去发现,有时候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恍然大悟的数学问题哦。

一年级数学简单小论文

1、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建高楼要画几何图,发射火箭要经过无数的计算。

2、我们一般加减乘除都是由0~9十个数字构成的十进制的算是组成的,而电脑里却用了二进制。

3、我一直都想不明白,直到我做了这道题目:小明有511块糖,分别放在9个盒子里。你只要告诉他糖的块数,(不多于511),他就可将几个盒子里的糖全部拿出,凑成你要的块数,这几个盒子里各有多少块糖?

4、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样也想不出来。我只好一个一个排,排了5个后,我发现是一个很有规律的数列:1.2.4.8.16.都是这个数乘2得到下一个数的。我照着排下去:1.2.4.8.16.32.64.128.256,刚好为511,原来电脑里面有二进制是因为可以算出所有数呀!

5、我有看到了一种问题-----“牛吃草”。一牧场上的青草匀速的生长,可供27头牛吃6天,工23头牛吃9天,18头牛吃了6天后增加了12头牛,还要几天吃完?牛吃草有原有量和增长量,一部分牛吃原来就有的草,一部分牛吃长出来的草,吃增长量的牛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的吃,而吃原有量的牛吃完了就没有了,所以应先求原有量和增长量,27×=162(份),(将牛一天吃的草视为一份),23*9=207(份),207-162)÷(9-6)=15(份),增长量为15份,162-6×15=72(份),原有量为72份,18头牛吃6天,共吃72-(18-15)×6=54(份)草,54÷(3+12)=3.6(天),答:还要3.6天吃完。

以上就是小学4年级数学小论文的全部内容,数学就像是一位隐士,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形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反复地出现。买东西要计算价格、乘出租车要计算里程、比赛要计算成绩、跳绳要数数……就连音乐简谱都是由数字构成的,简简单单的7个数字,居然能编织出动听的音符。平时我们踏步时,为了保持队行整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