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倒推法?答案:85个.【小结】根据题意,用倒推法,从后往前推,题目要求最少,那么最后结果最少是1× 4+1=5(个) ,继续推下去可知 5×4+1=21(个)21×4+1=85(个),那么,三年级奥数倒推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现在学奥数的同学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奥数到底有什么用,应该怎么学奥数才能学好,下面我就我自己以前学习和教学的一些经验和大家谈谈这两个问题。
一、学奥数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对目前绝大部分学奥数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来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各种杯赛获奖得到一个上重点中学试验班的机会,这个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现在的升学制度决定了奥数已经成为升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和家长的一些接触我也了解到很多家长认为现在学奥数是权谊之计,这个东西以后根本没用。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有失偏颇的,虽然我们目前学的某些内容,比如抽屉原理等,可能以后在初中甚至高中的课本里我们都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的,但是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些思想方法,更具体的说,是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把小学奥数学好的同学,我相信学习中学的知识的时候,至少在理科方面,那绝对是游刃有余的。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小学在区奥数班里的同学基本上都考进了当地最好的中学,而且在班上大部分都是拔尖的,这里我所说的拔尖不是单单数学一科,而是综合成绩,因此当年和我一起学奥数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基本上都去了名牌大学。为什么呢?因为小学奥数学的好,初中的数理化基本上不用下任何功夫,因为知识虽然是新的,但学起来的难度比我们的奥数简单的多,而那些没学过奥数的同学可能就比较吃力,初中里数学占两门课,我们省下这两门课的时间去多背些英文单词,多看看语文等等,学习成绩当然会比较好,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
1.学习兴趣很重要。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都知道,要想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就是必须对这件事要产生兴趣,很少见到不喜欢数学的小朋友能把数学学好。
2.练习必不可少。
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只把题做对,做对题不代表理解;最好能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①做每道题必须有过程;
②草稿纸要整洁;
③家长要抽查孩子,让孩子给您讲题,要求讲会讲懂。
拓展资料: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
1934年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
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2012年8月21日,北京采取多项措施坚决治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
奥数对青少年的脑力锻炼有着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奥数对思维和逻辑进行锻炼,对学生起到的并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数学要深奥些。
1、直观画图法:解数学思维训练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面、图、表将奥数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2、倒推法:从题目所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向前倒推,直到题目中问题得到解决。
3、枚举法:数学思维训练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量关系非常特殊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很难列式解答,有时根本列不出相应的算式来。我们可以用枚举法,根据题目的要求,一一列举基本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从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4、正难则反: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你从条件正面出发考虑有困难,那么你可以改变思考的方向,从结果或问题的反面出发来考虑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5、巧妙转化:在解数学思维训练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6、整体把握:有些数学思维训练题,如果从细节上考虑,很繁杂,也没有必要,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宏观上考虑,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局部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来求得问题的解决。
学好奥数的五个守则
一:学的迟不如学的早,学的松不如学的扎实
孩子在上小学后就要抓数学的学习,一刻也不能放松,尤其是到了小学三、四年级时,除了学好课内的学习内容外,细心的家长一定要个给孩子报个奥数培训班,三年级是学奥数的最好时机,一二年级孩子的思维还没成长完全,还多东西不会主动去思考,三年级后孩子各方面都已经具备,如果能在奥数有所成就,可以说能确定孩子的终生数学思维。如果您孩子六年级才上,也没关系。您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不过这个时候你就得花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奥数,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奥数了。
家长们的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只要跟着学,不管孩子学多少。其实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不学奥数,让孩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爱好。既然学奥数,就得有所收获,而这个收获不是指培训班上老师所讲的所有题目,而是数学思维。即使您孩子非常聪明,在大班上上课的听课效率也最多只有60%,不过这就够了,接下来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回去后复习和思考的习惯,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选择孩子自己喜欢的老师
无论如何,小学阶段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小孩子最喜欢的是夸奖,一个好老师能懂得孩子的心里,知道怎么去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兴趣,如果这时候选对老师,对孩子在枯燥无味的奥数学习中将大有帮助。
小学奥数网权威发布小学奥数经典例题讲解:还原问题【三篇】,更多小学奥数经典例题讲解相关信息请访问小学奥数网。
【导语】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以下是大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奥数经典例题讲解:还原问题【三篇】》 供您查阅。
【第一篇】
【例】某人去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的一半多50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多100元。这时他的存折上还剩1250元。他原有存款多少元?
【分析】从上面那个“重新包装”的事例中,我们应受到启发:要想还原,就得反过来做(倒推)。由“第二次取余下的一半多100元”可知,“余下的一半少100元”是1250元,从而“余下的一半”是1250+100=1350(元)
余下的钱(余下一半钱的2倍)是:1350×2=2700(元)
用同样道理可算出“存款的一半”和“原有存款”。综合算式是:
[(1250+100)×2+50]×2=5500(元)
还原问题的一般特点是:已知对某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施行四则运算的结果,或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增加或减少的结果,要求最初(运算前或增减变化前)的数量。
以上就是三年级奥数倒推法的全部内容,答案与解析:(23-8)÷3=5,(5+8)×3=39 【小结】在解还原问题的题目时一般采用倒推法,这种解题方法一般是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分析,推理直到得出答案。